【词语】 衙前
【全拼】 yá qián
【释义】
  • 宋代职役之一。

    唐有衙前军,但非官役。宋衙前始成为负担最重的差役。职掌官物押运和供应,负赔偿失误和短缺等责任,承役者往往赔累破产。宋初无固定役法。仁宗初期,有派里正轮充的“里正衙前”,募充的“长名衙前”和以富户承充的“乡户衙前”等名色。为减轻亏累,官府特许承担重难差役的衙前,承包酒坊,以资弥补。但在嘉祐治平间(1056-1067)各地又相继废止。熙宁三年(1070)行免役法,衙前改为雇役,以坊场钱(酒税)募充。宋司马光《论衙前札子》:“臣窃见顷岁国家以民间苦里正之役,废罢里正,置乡户衙前。”《宋史·食货志上五》:“宋因前代之制,以衙前主官物。”明杨慎《艺林伐山·衙前散从》:“宋代役夫之名,有衙前、散从。衙前,今之内班门子也。散从,今之外班皁隶也。”参阅《文献通考·职役一》。

  • 【例句】 1、三,全名为殿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和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是北宋禁、厢诸军常设之统帅机构。
    【相关词】 “退衙归逼夜,拜表出侵晨 三衙 三衙家 上司衙门 乔作衙 乔做衙 乔坐衙 乔衙 公班衙 公衙 内衙 北衙 匠衙 午衙 南北衙 南衙 县衙 古押衙 四衙门 坐衙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