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再三。
晋干宝《搜神记》卷四:“建康小吏曹著,为庐山使所迎,配以女婉。著形意不安,屡屡求请退。”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一》:“人家田陇,屡屡从断岸而出。”巴金《家》三二:“他出去时,还屡屡回头看那个房间。”
【一再】释义:
谓一次以后再加一次。
《管子·立政》:“一再则宥,三则不赦。”《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太子学用剑,自以为人莫及,闻郎中靁被巧,乃召与戏,被一再辞让,误中太子。”清黄宗羲《子刘子行状》:“上意欲大用先生,会推阁员,廷臣一再推,俱不及,上皆置之。三推,始以姓名上。”
一次又一次;屡次。
《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公主至其国,自治宫室居,岁时一再与昆莫会。”《新唐书·章怀太子传》:“读书一览輙不忘,至《论语》‘贤贤易色’,一再诵之。”巴金《探索集·灌输和宣传》:“我从不放过在作品以外说话的机会,我反复说明,一再提醒读者我的用意在什么地方。”
【再三】释义:
第二次第三次;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
《易·蒙》:“初筮告,再三瀆,瀆则不告。”孔颖达疏:“师若迟疑不定,或再或三,是褻瀆,瀆则不告。”《史记·孔子世家》:“﹝齐﹞陈女乐文马於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唐李白《南阳送客》诗:“挥手再三别,临岐空断肠。”《老残游记》第二回:“管事的再三挽留不住,只好当晚设酒饯行。”朱自清《背影》:“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犹言非常,极其。
唐刘知几《史通·本纪》:“霸王者,即当时诸侯,诸侯而称本纪,求名责实,再三乖繆。”清李渔《奈何天·狡脱》:“未曾过门的时节,我替那女子十分担忧,又与这村郎再三害怕,不知进门的时节,怎生吵闹,何计调停。”
【几次】释义:
4. 屡屡 - 反复【反复】释义:
见“反覆”。亦作“反復”。
1.重复再三;翻来覆去。《易·乾》:“终日乾乾,反復道也。”朱熹本义:“反復,重復践行之意。”《孟子·万章下》:“君有大过则諫,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后汉书·陈蕃传》:“言及反覆,诚辞恳切。”殷夫《放脚时代的足印》诗:“春给我一瓣嫩绿的叶,我反复地寻求着诗意。”
变化无常。《诗·小雅·小明》:“岂不怀归,畏此反覆。”朱熹集传:“反覆,倾侧无常之意也。”汉桓宽《盐铁论·和亲》:“反復无信,百约百叛。”宋苏轼《罢徐州往南京寄子由》诗之四:“岁月如宿昔,人事几反覆。”明王琼《双溪杂记》:“故世道反覆,相寻亦无一定。”陈白尘《大风歌》第五幕:“当年他投奔高皇帝之时,我等大都说他是反复乱臣?”
翻转,颠倒。
三国魏阮籍《大人先生传》:“往者天尝在下,地尝在上,反覆颠倒。”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夫庄周安知有毁誉哉!彼盖不胜天下之颠倒反覆於名实者,故激而为是言耳。”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音律》:“调得平仄成文,又虑阴阳反覆。”
倾覆;倾动。《战国策·赵策二》:“欲反覆齐国而不能。”《文选·班固<西都赋>》:“草木涂地,山渊反覆。”李善注:“反覆,犹倾动也。”
动荡,动乱。《后汉书·伏湛传》:“遭时反覆,不离兵凶。”宋李纲《议迎还两宫札子》:“宗社颠危,天下反覆。”清顾炎武《井中心史歌》:“天知世道将反覆,故出此书示臣鵠。”
来回;往返。《后汉书·耿弇传》:“我至长安,与国家陈渔阳、上谷兵马之用,还出太原、代郡,反覆数十日。”《陈书·周文育传》:“﹝文育﹞年十一,能反覆游水中数里。”唐罗隐《芳树》诗:“春夏作头,秋冬为尾,循环反覆无终已。”宋曾巩《广德军重修鼓角楼记》:“巩辞不能,书反復至五六,辞不获。”《西游记》第二八回:“乘龙福老,往来必定皱眉行;跨鹤仙童,反覆果然忧虑过。”
再三考虑;再三研究。
唐韩愈《上兵部李侍郎书》:“沉潜乎训义,反復乎句读。”宋苏舜钦《苏州洞庭山水月禅院记》:“反復身世,惘然莫知。”《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元年》:“愿陛下反覆臣言,慎勿轻事改易。”清魏源《圣武记》卷十一:“及反覆《明史·土司传》,始知明代用兵多者,皆在滇粤土司之地,汉兵三而土兵七。”
指反覆诗。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反覆。”原注:“举一字而诵,皆成句,无不押韵,反覆成文也。李公《诗格》有此二十字诗。”郭绍虞校释引《冰川诗式》所举一例为:“碧天临逈阁,晴雪点山屏。夕烟侵冷箔,明月歛闲亭。”并谓“此二十字,连环读,反覆成诗四十首”。
修辞格之一。用同一语句,反复申说,以表现强烈情感的修辞手法。《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孟子·万章上》:“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鲁迅《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以上例句都采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10.重迭。
南朝梁江淹《水上神女赋》:“山反覆而参错,水遶灌而縈薄。”明冯梦龙《挂枝儿·送别》:“那瓦儿一片片反覆又蹊蹺。”
【屡次】释义:
一次又一次。
《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小夫人屡次来缠张胜,张胜心坚似铁,只以主母相待,并不及乱。”《水浒传》第九三回:“蒙众兄弟於千枪万刀之中,九死一生之内,屡次捨着性命,救出我来。”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时事·各国使臣觐见》:“皇上又问,屡次求见,有何话説,亦不能答。”冰心《六一姊》:“我屡次问她,她总含笑不说。”
【常常】释义:
时常,经常。
《孟子·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唐韩愈《祭十二郎文》:“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谢觉哉《团结,谦虚,进步》:“谦虚也是为了进步,虚伪的谦虚,不仅不受人欢迎,而且常常妨碍团结。”
平常;平庸。
《庄子·山木》:“纯纯常常,乃比於狂。”王先谦集解引宣颖曰:“纯一其心,平常其行。”唐孙棨《北里志·天水仙哥》:“其姿容亦常常,但藴藉不恶,时贤雅尚之,因鼓其声价耳。”宋范仲淹《上执政书》:“除録事参军,则县令中昏迈常常之流,可去数百人矣。”
【频频】释义:
成群结队貌。
宋王安石《次韵吴季野再见寄》:“流俗尚疑身察察,交游方笑党频频。”宋苏轼《巫山庙上下数十里有乌鸢》诗:“江山飢乌无足怪,野鹰何事亦频频。”
屡次,连续不断。
唐刘知几《史通·书志》:“前志已録,而后志仍书,篇目如旧,频频互出。”《水浒传》第三六回:“情愿叫小可明吃了官司,急断配出来,又频频嘱付。”清钱泳《履园丛话·臆论·告借》:“盖借则甚易,还则甚难,取索频频,怨由是起。”曹禺《日出》第二幕:“﹝福升﹞频频向外望,一面打呵欠。”
【一贯】释义:
谓用一种道理贯穿于万事万物。语出《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邢昺疏:“言夫子之道唯以忠恕一理以统天下万事之理。”《后汉书·张衡传》:“亲履艰难者知下情,备经险易者达物伪,故能一贯万机,靡所疑惑。”唐张九龄《故河南少尹窦府君墓碑铭序》:“形有万殊,道以一贯。”
谓同一个道理。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阳尊阴卑》:“夫喜怒哀乐之发,与清煖寒暑,其实一贯也。”唐刘禹锡《天论下》:“大凡入乎数者,由小而推大必合,由人而推天亦合。以理揆之,万物一贯也。”宋叶适《宜兴县修学记》:“上该千世,旁括百家,异流殊方,如出一贯。”
同样;一样。
《庄子·德充符》:“胡不直使彼以死生为一条,以可不可为一贯者,解其桎梏,其可乎?”《韩非子·显学》:“磐石不生粟,象人不可使距敌也。今商官技艺之士,亦不垦而食,是地不垦,与磐石一贯也。”唐白居易《答崔侍郎钱舍人书问因继以诗》:“穷通与远近,一贯无两端。”清顾炎武《太原寄王高士锡阐》诗:“贵此金石情,出处同一贯。”叶景葵《<蔽庐丛志>序》:“淆良窳为一贯,因内嗛而成蚩,此又一误也。”
连贯;相联。
明杨慎《升庵诗话·绝句四句皆对》:“唐絶万首,惟韦苏州‘踏阁攀林恨不同’及刘长卿‘寂寂孤鶯啼杏园’二首絶妙,盖字句虽对,而意则一贯也。”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一:“若‘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意在一贯,又觉闲雅不凡矣。”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上下两句互误例》:“‘胜’、‘升’古通用,谓十一月水方用事,而火气已上升也,正説‘冬至火从之’之义,如此则与下文一贯矣。”
从不改变;一向如此。
唐柳宗元《非国语上·大钱》:“古今之言泉币者多矣。是不可一贯,以其时之升降轻重也。”清侯方域《汤御史传》:“沉相国一贯倾其同官沉鲤,大兴妖书狱。”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九:“又是你说的对,你一贯正确!”魏巍《东方》第六部第九章:“为了重新骑在中国人民头上,你们不惜当卖国贼,不惜给外国反动派当干儿子,这是你们一贯的作法。”
表数量。古时千钱为一贯。
《汉书·武帝纪》“初算緡钱”唐颜师古注引李斐曰:“一贯千钱。”《宋史·刑法志二》:“以绢计赃者,更增一贯,以四千为一匹。”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我一贯本钱,卖了一贯,又赚了一贯。”
表数量。用于成串的东西。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造神麯并酒等》:“以麻绳穿之,五十饼为一贯,悬着户内。”《北史·赵柔传》:“柔尝在路,得人所遗金珠一贯,价直数百縑。”
【偶尔】释义:
亦作“偶而”。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
《宋书·郑鲜之传》:“殿下在彭城,劫盗破诸县,事非偶尔,皆是无赖凶慝。”唐孙昌胤《遇旅鹤》诗:“时因戏祥风,偶尔来中州。”巴金《春》十八:“她偶尔抬起头来,正看见自己的船向着淑华的那只船冲过去。”鲁迅《故事新编·补天》:“大约巨鳌们是并没有懂得女娲的话的,那时不过偶而凑巧的点了点头。”
间或;有时候。
宋陆游《题斋壁》诗:“性懒杯盘常偶尔,地偏鷄犬亦翛然。”明刘若愚《酌中志·忧危竑议后纪》:“时讹言沸兴,街坊酒肆,无敢偶尔夜会者。”巴金《探索集·怀念烈文》:“雨田也搞点翻译,偶尔写一两篇小说。”杨朔《雪花飘在满洲》:“车里虽然有几个中国人,偶而彼此对望一眼,但他们不敢交谈。”
【常常】释义:
时常,经常。
《孟子·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唐韩愈《祭十二郎文》:“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谢觉哉《团结,谦虚,进步》:“谦虚也是为了进步,虚伪的谦虚,不仅不受人欢迎,而且常常妨碍团结。”
平常;平庸。
《庄子·山木》:“纯纯常常,乃比於狂。”王先谦集解引宣颖曰:“纯一其心,平常其行。”唐孙棨《北里志·天水仙哥》:“其姿容亦常常,但藴藉不恶,时贤雅尚之,因鼓其声价耳。”宋范仲淹《上执政书》:“除録事参军,则县令中昏迈常常之流,可去数百人矣。”
【时常】释义:
常常;经常。
元无名氏《独角牛》第一折:“﹝这孩儿﹞学拳摔交,时常里把人打伤了。”明李贽《豫约二》:“若无故而时常请假……即时驱遣之去。”马南邨《燕山夜话·从三到万》:“学习文化知识能不能走终南捷径呢?这是许多初学的同志时常提出的问题。”
【每次】释义:
【经常】释义:
常道;常法。
《管子·问》:“令守法之官曰:行度必明,无失经常。”宋叶适《答少詹书》:“至於以机变为经常,以不逊为坦荡……此道德之弃才也。”
谓遵循常制。
宋叶适《朝议大夫知处州蒋公墓志铭》:“臣欲择朝士晓畅民事者,先於一路考财赋所从,孰经常,孰横敛。”
平常;日常。
《后汉书·党锢传序》:“而今党人錮及五族,既乖典训之文,有谬经常之法。”《新唐书·食货志一》:“古之善治其国而爱养斯民者,必立经常简易之法。”清梅曾亮《<黔记>序》:“苟民田夺而官田遂增,椎剥其肤髓,为国家经常之规,万世之忧,可一朝而伏也。”
常常。
巴金《中岛健藏先生》:“这次我在巴黎经常惦记中岛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