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瘠硗薄。谓土地坚硬不肥沃。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宋苏轼《论给田募役状》:“贪吏狡胥,与民为姦,以瘠薄田中官。”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三》:“况东乡田本瘠薄,故粮额原轻。”
指贫瘠、不肥沃的田地。
《北齐书·高隆之传》:“时初给民田,贵势皆占良美,贫弱咸受瘠薄。”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下:“江南有国时,田每十亩,蠲一亩半,以充瘠薄。”《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三年》:“富者莫非膏腴,而赋调反轻;贫者所存瘠薄,而赋调反重。”
贫乏微薄。
《文献通考·田赋五》:“詔琼州、万安、昌化、吉阳军,海外土产瘠薄,已免经界,其税额悉如旧。”
指贫困的地区和居民。
宋叶适《高永州墓志铭》:“知处州丽水县,善以简静拊瘠薄,有銖黍便民事,亦为设方略废置。”
【贫瘠】释义:
亦作“贫塉”。土地不肥沃。
宋苏辙《民政策下》之三:“膏腴之乡,民不加多,而贫塉之处,民不加少。”
贫穷。
明陈继儒《岩栖幽事》:“古隐者多躬耕,余筋骨薄,一不能;多弋钓,余禁杀,二不能;多有二顷田,八百桑,余贫瘠,三不能。”明张居正《请择有司蠲逋赋以安民生疏》:“通查年月久近,地方饶瘠,再行减免分数,如果贫瘠不能完者,悉与蠲除,以甦民困。”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四章:“一个贫瘠的市镇,像一个负重的穷老头子般的匍匐在万山丛中。”
指贫民。
《新唐书·李大亮传》:“方岁飢,境多盗贼,大亮招亡散,抚贫瘠,卖所乘马,稍稍资业之,劝垦田,岁大熟。”《辽史·后妃传·兴宗仁懿皇后萧氏》:“仁慈淑谨,中外感德,凡正旦、生辰诸国贡币,悉赐贫瘠。”
【肥沃】释义:
谓土地含有适合植物生长的养分和水分。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越地肥沃,其种甚嘉,可留使吾民植之。”唐陆贽《冬至大礼大赦制》:“天下应荒闲田有肥沃堪置屯田处,委当管节度……使营佃。”元王祯《农书》卷五:“凡育鱼之所,须择泥土肥沃,苹藻繁盛为上。”清陈淏子《花镜·灌浇得宜法》:“来年之馥郁,正在秋、冬行根发芽时之肥沃也。”
谓使肥沃。
艾青《他死在第二次》诗:“人类用自己的生命,肥沃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