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枯瘠
【全拼】 kū jí
【释义】
  • 贫瘠;枯瘦。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予顷在南郑,见一军校,火山军人也,言火山之南,地尤枯瘠,锄钁所及,烈焰应手涌出,故以‘火山’名军。”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瞳人语》:“许时不窥园亭,珍珠兰遽枯瘠死。”瞿秋白《饿乡纪程》一:“田地里禾麦疏疏朗朗,显得很枯瘠似的。”

  • 憔悴,羸瘦。

    明沉德符《野获编·佞倖·秘方见倖》:“张用谭术不已,后日以枯瘠,亦不及下寿而殁。”清方文《哭从子直之》诗:“闻説吾儿病篤时,其形枯瘠亦如此。”茅盾《秋收一》:“老通宝的一只枯瘠的手抖簌簌地摸着小宝的光头。”

  • 指憔悴羸瘦的人。多指饥民。

    清曾国藩《复胡润之书》:“思欲负山驰河,拯吾乡枯瘠於万一……以并紓桑梓兵后之餘虑。”

  • 指枯燥乏味,无文采。

    明李东阳《麓堂诗话》:“王(王维)诗丰縟而不华靡,孟(孟浩然)却专心古澹,而悠远深厚,自无寒俭枯瘠之病。”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三五章四:“不过像《减字木兰花》:‘贤哉令尹,三仕己之无喜愠……’却有点过于枯瘠,无丝毫诗意含蓄着。”

  • 【例句】 1、之地
    【近义词】 1. 枯瘠 - 干瘦

    【干瘦】释义:

  • 干瘪瘦瘠。《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西边马臺石上坐着个乾瘦老者。”吴组缃《山洪》十二:“他那干瘦的鸡爪似的手指,连同呢帽子,都象安在一条细铜丝的弹簧上。”哲中《一棵梧桐树》:“我钻到她的怀里,不忍心坐在她的颤抖的干瘦的腿上,只把头紧贴在她的胸前。”

  • 2. 枯瘠 - 干瘪

    【干瘪】释义:

  • 干而收缩;不丰满。

    《水浒传》第四回:“如今教洒家做了和尚,饿得乾瘪了。”叶紫《杨七公公过年》:“孩子们……躺在舱板上抱着干瘪了的肚皮哇啦哇啦地哭起来。”郭小川《闪耀吧,青春的火光》诗:“生活的重负,使她的皮肉变得干瘪。”

  • 3. 枯瘠 - 枯槁

    【枯槁】释义:

  • 亦作“枯槀”。亦作“枯稿”。草木枯萎。

    《老子》:“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易纬通卦验》卷下:“灾则泽涸,物枯槁不生。”唐封演《封氏闻见记·文宣王庙树》:“兗州曲阜县文宣庙门内并殿西南各有柏叶松身之树,各高五六丈,枯稿已久。”宋梅尧臣《暮雪》诗:“草木一变妍,枯槁忘其真。”陈毅《题西山红叶》诗:“书中夹红叶,红叶颜色好。请君隔年看,真红不枯槁。”

  • 指枯萎的草木。

    《文子·上仁》:“是以羣生以长,万物蕃殖,春伐枯槁,夏收百果,秋蓄蔬食,冬取薪蒸,以为民资。”《汉书·礼乐志》:“枯槀復产,乃成厥命。”颜师古注:“枯槀,谓草木经冬零落者也。”宋黄庭坚《次韵文少微判官祈雨有感》:“从此滂沲遍枯槁,爱民天子似仁宗。”元萨都剌《早发黄河即事》诗:“凄风振枯槁,短髮凉颼颼。”

  • 消瘦,憔悴。

    《战国策·秦策一》:“﹝苏秦﹞形容枯槁,面目犂黑。”汉司马相如《长门赋》:“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魂踰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宋陆游《悲秋》诗之一:“形骸枯槁病侵陵,少睡长饥一老僧。”清李渔《蜃中楼·传书》:“你道奴家如今形容枯槁,鬢髮蓬鬆,全不似当初的容貌。”郭沫若《瓶》诗之四:“我已枯槁了多少年辰,我诀别了我的青春。”

  • 干涸,枯绝。

    汉贾谊《旱云赋》:“畎亩枯槁而失泽兮,壤石相聚而为害。”唐李白《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诗:“去岁左迁夜郎道,琉璃砚水长枯槁。”宋苏轼《万石君罗文传》:“卿久居荒土,得被漏泉之泽,涵濡浸渍久矣,不自枯槁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六:“此宝形虽两颗,气实相联。彼此相逐,纔是活物,可以长久。若拆开两处,用不多时,就枯槁无用。”

  • 谓穷困潦倒。

    《庄子·天下》:“虽然,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晋陶潜《饮酒》诗之十一:“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宋苏舜钦《启事上奉宁军陈侍郎》:“窃念古之烈士……虽裘葛不完,糲糠几废,亦未尝造謁有位,祈望恩奬。顾血气心膂岂异於人哉?且非乐枯槁饿贱而恶荣利也。”金元好问《戏题新居二十韵》:“胸中广厦千万间,天地一身无着处。北来衣冠日枯槀,十九桃符傍门户。”清龚自珍《乞籴保阳》诗:“苦不合时宜,身名坐枯槁。”

  • 谓安贫之心。

    南朝宋谢灵运《游名山志》:“枕岩潄流者,乏於大志,故保其枯槁。”

  • 谓诗的某些风格。指苦寒悲凉。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孟郊之诗,憔悴枯槁,其气局促不伸。”

  • 谓诗的某些风格。指朴素恬淡。

    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一》:“陶渊明、韦苏州之诗,寂寞枯槀,如丛兰幽桂,宜于山林而不可置於朝廷之上。”

  • 指书法气脉不畅之弊。

    唐窦臮《述书赋》:“枯槁:欲北还南,气脉断絶。”

  • 4. 枯瘠 - 贫瘠

    【贫瘠】释义:

  • 亦作“贫塉”。土地不肥沃。

    宋苏辙《民政策下》之三:“膏腴之乡,民不加多,而贫塉之处,民不加少。”

  • 贫穷。

    明陈继儒《岩栖幽事》:“古隐者多躬耕,余筋骨薄,一不能;多弋钓,余禁杀,二不能;多有二顷田,八百桑,余贫瘠,三不能。”明张居正《请择有司蠲逋赋以安民生疏》:“通查年月久近,地方饶瘠,再行减免分数,如果贫瘠不能完者,悉与蠲除,以甦民困。”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四章:“一个贫瘠的市镇,像一个负重的穷老头子般的匍匐在万山丛中。”

  • 指贫民。

    《新唐书·李大亮传》:“方岁飢,境多盗贼,大亮招亡散,抚贫瘠,卖所乘马,稍稍资业之,劝垦田,岁大熟。”《辽史·后妃传·兴宗仁懿皇后萧氏》:“仁慈淑谨,中外感德,凡正旦、生辰诸国贡币,悉赐贫瘠。”

  • 【反义词】 1.枯瘠 - 肥沃

    【肥沃】释义:

  • 谓土地含有适合植物生长的养分和水分。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越地肥沃,其种甚嘉,可留使吾民植之。”唐陆贽《冬至大礼大赦制》:“天下应荒闲田有肥沃堪置屯田处,委当管节度……使营佃。”元王祯《农书》卷五:“凡育鱼之所,须择泥土肥沃,苹藻繁盛为上。”清陈淏子《花镜·灌浇得宜法》:“来年之馥郁,正在秋、冬行根发芽时之肥沃也。”

  • 谓使肥沃。

    艾青《他死在第二次》诗:“人类用自己的生命,肥沃了土地。”


  • 【相关词】 “冢中枯骨” 《枯木怪石图》 一将功成万骨枯 一岁一枯荣 一聚枯骨 万骨枯 三尺枯桐 世路荣枯 严枯 伤枯 偏枯 偏枯对 冢中枯骨 凋枯 凡枯 功成骨枯 华枯 嘘枯 嘘枯吹生 夏枯草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