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极思睡;打盹。
后蜀欧阳炯《贯休应梦罗汉画歌》:“瞌睡山童疑有梦,不知夏腊几多年。”《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假若有名誉的时节,一个瞌睡死去了不醒,人还千惜万惜。”《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三盃两盏,不觉吃得烂醉。只见孙押司在校椅上,朦朧着睡眼打瞌睡。”杨朔《海市》:“朱学安是个结实精干的壮年人,眉毛漆黑,眼睛好像瞌睡无神,人却是像当地人说的:机灵的像海马一样。”
【打盹】释义:
小睡。多指坐着或靠着断续地入睡。
元朱凯《黄鹤楼》第一折:“止有赵云和某,镇守着赤壁连城,正在灶窝里打盹。”《花月痕》第二回:“﹝荷生﹞遂一人踱进门来,静悄悄的,有那车夫在石板上打盹,转弯到了东廊。”冰心《南归》:“我困倦已极,侧卧在父亲床上打盹,被母亲呻吟声惊醒。”
【打盹儿】释义:
<口>小睡;断续地入睡(多指坐着或靠着):饭后有半点钟休息时间,还能打个盹儿|晚上没睡好,白天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