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栏】释义:
栏杆。
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五:“赵州石桥甚工,磨礲密緻如削焉。望之如初日出云,长虹饮涧,上有勾栏,皆石也。”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五:“今人动称‘勾栏’为教坊,《甘泽謡》辨云:‘汉有顾成庙,设勾栏以扶老人。非教坊也。’教坊之称,始於明皇,因女伎不可隶太常,故别立教坊。”
宋元时杂剧和各种伎艺演出的场所。勾栏内有戏台、戏房(后台)、神楼、腰棚(看席)等。有的亦以“棚”为名。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餘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元无名氏《蓝采和》第一折:“俺先去勾栏里收拾去,开了这勾栏棚门,看有甚么人来。”明陶宗仪《辍耕录·勾阑压》:“至元壬寅夏,松江府前勾阑隣居顾百一者……有女官奴,习呕唱,每闻勾栏鼓鸣,则入。”
指妓院。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于中丞》:“盗供:是夜同在勾栏,故与妓女合谋,置金牀上,令抱卧至窝处,始瓜分耳。”洪深《歌女红牡丹·电影故事》:“陈友祥闻红牡丹号呼香姐之声,心亦不忍,诘之兴二爷,知被卖入勾栏。”
【北里】释义:
古舞曲名。
《史记·殷本纪》:“帝紂……好酒淫乐,嬖於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於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
称委靡粗俗的曲乐。
三国魏曹植《七启》:“亦将有才人妙妓,遗世越俗,扬北里之流声,绍阳阿之妙曲。”晋葛洪《抱朴子·崇教》:“濮上北里,迭奏迭起。”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未睹《钧天》之美,则北里为工;不咏《关雎》之乱,则桑中为雋。”
唐长安平康里位于城北,亦称北里。其地为妓院所在地。后因用以泛称娼妓聚居之地。
唐孙棨《<北里志>序》:“诸妓居平康里……比常闻蜀妓薛涛之才,必谓人过言,及覩北里二三子之徒,则薛涛远有惭德矣。”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张祐》:“同时崔涯亦工诗,与祐齐名,颇自行放乐,或乘兴北里。”清黄景仁《都门秋思》诗之一:“新声北里迴车远,爽气西山拄笏通。”
北面的里巷。
晋左思《咏史》诗之四:“南邻击鐘磬,北里吹笙竽。”《陈书·废帝纪》:“逆贼华皎,极恶穷凶……其家口在北里尚方,宜从诛戮,用明国宪。”唐李贺《箜篌引》:“北里有贤兄,东邻有小姑。”
【妓院】释义:
妓女卖淫的地方。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一路上只见各妓院门首,都是车马盈门。”朱自清《温州的踪迹·生命的价格--七毛钱》:“她若被那伙计卖在妓院里,老鸨才真是个令人肉颤的屠户呢!”
【章台】释义:
即章华台。
春秋时楚国离宫。《左传·昭公七年》:“及即位,为章臺之宫,纳亡人以实之。”杜预注:“章臺,南郡华容县。”
战国时秦宫中台名。
《战国策·楚策一》:“今乃欲西面而事秦,则诸侯莫不南面而朝於章臺之下矣。”鲍彪注:“秦臺,在咸阳。”
汉长安街名。
《汉书·张敞传》:“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臺街,使御史驱,自以便面拊马。”颜师古注:“孟康曰:‘在长安中。’臣瓚曰:‘在章臺下街也。’”唐李贺《马》诗:“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臺。”宋张孝祥《减字木兰花·江阴州治漾花池》词:“爱而不见,立马章臺空便面。”
泛指妓院聚集之地。
宋晏几道《鹧鸪天》词:“新掷果,旧分釵。冶游音信隔章臺。”明无名氏《霞笺记·中丞训子》:“章臺试把垂杨折,往事堪悲心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