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悭吝
【全拼】 qiānlìn
【释义】
  • 亦作“慳悋”。亦作“慳恡”。吝啬。

    唐皇甫氏《原化记·以珠易饼》:“贺知章尝謁卖药王老,问黄白术,持一大珠遗之。老人得珠,即令易饼与贺食。贺心念宝珠何以市饼,口不敢言。老叟乃曰:‘慳吝未除,术何由成?’”唐韩愈《辞唱歌》:“復遣慳恡者,赠金不皱眉。”《太平御览》卷七三七引《灵鬼志》:“此人既至国中,有一家大富,资财巨万,而性慳悋。”《金瓶梅词话》第三回:“我知你从来慳吝,不肯胡乱便使钱。”《儒林外史》第十八回:“胡三爷是出名的慳吝。”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四六》:“此校用钱并不少,也很不撙节,而有许多悭吝举动,却令人难耐。”

  • 【例句】 1、中国有句话:愈富的人愈悭吝
    2、 总而言之,批分数该雪中送炭,万万不能悭吝——用刘东方的话说:“一分钱也买不了东西,别说一分分数
    3、 悭吝金钱
    4、 尤有甚者,有些愚而富的悭吝人竟以无子嗣自豪,以为如此则他们在别人眼中更显得富有了。
    【近义词】 1. 悭吝 - 吝啬

    【吝啬】释义:

  • 保守,保住使不失去。

    《易·说卦》:“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嗇。”孔颖达疏:“为吝嗇,取其地生物不转移也。”高亨注:“地生养草木,草木固植于一处,不能自移,且离地即死,是地保守其财物也。”

  • 过分爱惜己之财物,当用而不用。

    《三国志·魏志·曹洪传》:“洪家富而性吝嗇。”《朱子语类》卷七一:“六五居尊位,却如此敦本尚俭,便似吝嗇。”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霍女》:“朱大兴,彰德人。家富有而吝嗇已甚。”巴金《寒夜》十一:“他不去,同事们会以为他穷或者吝啬,会更加看轻他。”

  • 2. 悭吝 - 吝惜

    【吝惜】释义:

  • 顾惜;舍不得。

    《书·仲虺之诰》“改过不吝”孔传:“有过则改,无所吝惜。”《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论》“能析薪哉”南朝宋裴松之注:“吝惜财物,而治身不秽。”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下:“亢每遣谍者,厚以金帛,无所吝惜。”明叶盛《水东日记·节省贡使供给》:“事固有轻重,使吝惜小费而边患或生,则所费诚不貲矣。”田汉《关汉卿》第三场:“[阿母]只要人世间的好东西,寒家都还备办得出,你说说吧,到底要什么?[关汉卿]说出来,老太太不要吝惜才好。”

  • 3. 悭吝 - 小器

    【小器】释义:

  • 小器皿。

    三国魏吴质《在元城与魏太子笺》:“小器易盈,先取沉顿。”南朝梁陆倕《新刻漏铭》:“昔嘉量微物,盘盂小器,犹其昭功纪德,载在铭典。”

  • 器量小。谓才具不大,无大作为。语出《论语·八佾》:“管仲之器小哉。”何晏集解:“言其器量小也。”汉扬雄《法言·先知》:“或曰:‘齐得管夷吾而霸。’仲尼曰:‘小器。’”《后汉书·马援传》:“朱勃小器速成,智尽此耳。”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真宗读﹝孙仅《驪山诗》﹞前篇云:‘朱衣吏引上驪山。’遽曰:‘仅,小器也,此何足夸?’遂弃不读。”

  • 比喻小操守。

    汉桓宽《盐铁论·褒贤》:“伯夷以廉飢,尾生以信死。由小器而亏大体,匹夫匹妇之为谅也。”

  • 不大方,贪小;吝啬。

    元无名氏《桃花女》第一折:“刚刚吃拿了一个银子去,便关上铺门,何等小器。”《红楼梦》第七十回:“紫鹃也太小器,你们一般有的,这会子拾人走了的,也不嫌个忌讳?”李劼人《大波》第六章:“你们真小器,茶也不给人喝够。”

  • 4. 悭吝 - 小气

    【小气】释义:

  • 胸襟不宽;吝啬。

    《红楼梦》第六七回:“我又不是两三岁的孩子,你也忒把人看得小气了。”《官场现形记》第五九回:“你们姑太太也太小气了,既然送你皮袍子面子,为甚么不送一件新的,却送你旧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八:“咱们男子汉可别那样小气。”

  • 气魄小。

    鲁迅《书信集·致萧军》:“我不爱江南,秀气是秀气的,但小气。”

  • 5. 悭吝 - 鄙吝

    【鄙吝】释义:

  • 亦作“鄙恡”。形容心胸狭窄。

    唐高适《苦雨寄房四昆季》诗:“擕手流风在,开襟鄙吝祛。”清李渔《意中缘·借兵》:“不知几时同来湖上,把臂谈心,消我近来的鄙吝也呵。”清冯班《钝吟杂录·遗言》:“夫山水之文,使人萧远无鄙恡。”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半夏小集》:“令人看了神旺,消去鄙吝的心。”

  • 过分爱惜钱财。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素鄙吝者,欲其观古人贵义轻财。”明马愈《马氏日抄·胡宗伯》:“岂鄙吝邪?不欲过享其福耳。”明李贽《与城老书》:“友山鄙吝不堪,此处不曾捨半分。”

  • 【反义词】 1.悭吝 - 慷慨

    【慷慨】释义:

  • 情绪激昂。

    《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贯歷览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卬。”李善注引如淳曰:“激厉抗扬之意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士衡长七尺餘,声作钟声,言多慷慨。”清王猷定《梁烈妇传》:“材伏哭叩头,举火,烈妇死,三十餘人从死,其慷慨赴义如此!”

  • 性格豪爽。

    《后汉书·齐武王縯传》:“性刚毅,慷慨有大节。”《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我徐信也是个慷慨丈夫,有话不妨尽言。”

  • 感叹。

    《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一弹再三叹,慷慨有餘哀。”《文选·陆机<门有车马客行>》:“慷慨惟平生,俛仰独悲伤。”李善注引《说文》:“慷慨,壮士不得志於心。”

  • 大方;不吝啬。

    《水浒传》第五回:“鲁智深见李忠、周通不是个慷慨之人,作事慳吝,只要下山。”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云萝公主》:“袁为人简默,而慷慨好施。”


  • 【相关词】 偏悭 分浅缘悭 分薄缘悭 吝悭 命悭 命薄缘悭 好事多悭 好事天悭 寒悭 悭俭 悭吝 悭啬 悭囊 悭悋 悭悭 悭涩 悭滥 悭贪 悭钱 破悭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