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怫郁
【全拼】 fú yù
【释义】
  • 亦作“怫悒”。忧郁,心情不舒畅。

    汉东方朔《七谏·沉江》:“心怫鬱而内伤。”《汉书·邹阳传》:“太后怫鬱泣血,无所发怒。”三国魏曹操《苦寒行》之一:“我心何怫鬱,思欲一东归。”明李贽《方竹图卷文》:“非谓其有似於有斐之君子而君之也,直怫悒无与谁语,以为可以与我者唯竹耳。”茅盾《虹》七:“一种混合了鄙夷和悯怜而又带几分怫悒的心情,将梅女士的笑脸拉长了。”

  • 【例句】
    【近义词】 1. 怫郁 - 怨愤

    【怨愤】释义:

  • 怨恨;愤恨。

    《汉书·地理志下》:“父兄被诛,子弟怨愤。”唐杜甫《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琴《乌》曲怨愤,庭鹤舞摧頽。”清姚莹《黄香石诗序》:“夫非其声音文字之工也,是其忠义之气,仁孝之怀,坚贞之操,幽苦怨愤,鬱结而不可伸之志,所存者然也。”王西彦《古屋》第三部四:“她还可以把丈夫当作活玩具,一个发泄怨愤的对象。”

  • 2. 怫郁 - 愤怒

    【愤怒】释义:

  • 因极度不满而情绪激动。

    《汉书·魏相传》:“争恨小故,不忍愤怒者,谓之忿兵,兵忿者败。”《南史·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幘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二年》:“军士皆愤怒,大呼曰:‘都招讨使何不用兵,令士卒徒死?’”明方孝孺《与友人论井田书》:“且王莽之乱,非为井田也,欺汉家之老母而夺其璽,称制於海内,海内之人愤怒,思剖其心而食之,故因变奋起。”鲁迅《华盖集·杂感》:“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 3. 怫郁 - 愤恨

    【愤恨】释义:

  • 愤懑悔恨。

    汉王充《论衡·死伪》:“田蚡独然者,心负愤恨,病乱妄见也。”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发其愧耻愤恨之心。”

  • 愤怒痛恨。

    《后汉书·南匈奴传》:“比不得立,既怀愤恨。”《北史·贺拔胜传》:“是岁,胜诸子在东者,皆为神武所害。胜愤恨,因动气疾,大统十年薨于位。”唐元稹《赛神》诗:“忧虞神愤恨,玉帛意弥敦。”魏巍《勇士镇守在东方》:“他愤恨地说:‘敌人一个也不能留。’”

  • 4. 怫郁 - 愤慨

    【愤慨】释义:

  • 亦作“愤愾”。愤恨感慨。

    《世说新语·言语》“陶公疾篤,都无献替之言,朝士以为恨”刘孝标注引王隐《晋书》载晋陶侃《临终表》:“臣年垂八十,位极人臣,啟手啟足,当復何恨!但以餘寇未诛,山陵未復,所以愤慨兼怀,唯此而已。”《晋书·儒林传·范弘之》:“每读其事,未尝不临文痛叹,愤愾交怀。以今况古,乃知一揆耳。”《宋书·袁湛传》:“奉命西行,途戾荆郢,瞻望巴汉,愤慨交深。”

  • 愤愤不平。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太祖乃还救谭,十月至黎阳”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汉晋春秋》:“且三军愤慨,人怀私怒,我将军辞不获已,以及馆陶之役。”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仇隙》:“右军遂称疾去郡,以愤慨致终。”浩然《艳阳天》第一○一章:“她又不能违背她的大伯,陪着咬了咬牙,表示很愤慨。”

  • 5. 怫郁 - 愤懑

    【愤懑】释义:

  • 亦作“愤满”、“愤闷”。抑郁烦闷。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恐卒然不可为讳,是僕终已不得舒愤懣以晓左右。”《后汉书·蔡邕传》:“臣不胜愤满,谨条宜所施行七事表左。”南朝宋谢灵运《庐陵王墓下》诗:“道消结愤懣,运开申悲凉。”唐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愤闷胸须豁,交加臂莫攘。”宋欧阳修《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君﹞日益读书,大涵肆於六经,而时发其愤闷於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絶。”温传昭《晴转多云,有雷雨》:“笑和尚心头甜蜜蜜的,往天积在心里的愤懑全部烟消云散了。”

  • 愤慨,气愤。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养生》:“吾见名臣贤士,临难求生,终为不救,徒取窘辱,令人愤懣。”清黄钧宰《金壶浪墨·吴门秀士书》:“姚江生擒汉奸头目二十餘口,悉纵之回。此真駑駘才,令人愤懣。”柯云路《三千万》:“可是,敷衍的客套,官样的文章,却使丁猛愈来愈愤懑。”

  • 【相关词】 亢怫 怫异 怫忤 怫忾 怫怒 怫恚 怫悒 怫悦 怫戾 怫然 怫然不悦 怫然作色 怫逆 怫郁 愤怫 滂渤怫郁 郁怫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