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嘹喨”。声音清脆响亮。
《初学记》卷四引南朝梁刘孝绰《三日侍华光殿曲水宴》诗:“妍歌已嘹亮,妙舞復紆餘。”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猛听的塞雁南翔,呀呀的声嘹喨。”清洪昇《长生殿·舞盘》:“冰絃玉柱声嘹喨,鸞笙象管音飘荡。”孔厥《新儿女英雄续传》第二十章:“突然,嘹亮的军号响了。”
【响亮】释义:
声音清晰洪亮。
晋左思《魏都赋》:“鸣条律畅,飞音响亮。”宋范仲淹《西溪书事》诗:“秋天响亮频闻鹤,夜海瞳矇每见珠。”《儒林外史》第十二回:“一派乐声大作,在空阔处更觉得响亮。”
形容诗文声调朗畅。
宋梅尧臣《寄维扬许待制》诗:“四坐稽顙叹敏辩,文字响亮如清球。”
大的响声。
《武王伐纣平话》卷中:“见羣花深处,闻一声响亮,文武皆惊。”
比喻名声好,声誉高。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一卷第二章:“‘洋秀才不响亮。’于是童少英坚决不答应儿子考洋学堂。”
【宏亮】释义:
扩大,光大。
汉班固《典引》:“故先命玄圣,使缀学立制,宏亮洪业,表相祖宗,赞扬迪喆。”
响亮。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教养·择乡约》:“句读分明,声音宏亮,则闻之於远,听者方能领略。”茅盾《子夜》七:“雨还是腾腾地下着,吴荪甫用了压倒雨声的宏亮嗓音,继续叫道。”柳青《铜墙铁壁》第十六章:“那女人的声音在静夜里显得更加宏亮、清脆。”
【洪亮】释义:
(声音)宏大;响亮。
《明史·舒化传》:“化读奏词,音吐洪亮,进止有仪。”《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只听他哭得声音洪亮,且是相貌魁梧。”冰心《三寄小读者》十:“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我又到海外去,我觉得我胸背也挺直了,说话的声音也洪亮了!”
强烈的亮光。
明徐渭《寄陶工部》诗:“至宝吐洪亮,不特华泽芳。沉思不能寐,揽衣视河梁。”
【高亢】释义:
(1)(声音)高而宏亮:~的歌声。(2)(地势)高:计划平整七十亩~地。(3)<书>高傲。【高昂】释义:
高峻挺拔。
唐李成《山水诀》:“路须曲折,山要高昂。”
高高地扬起。如:高昂着头颅,走向刑场。
指声音、情绪等向上高升。
魏巍《东方》第三部第三章:“同志们个个像小老虎似地,士气分外高昂。”
昂贵。
《南方周末》1992.9.18:“平时出外跑推销,骑自行车太累,乘‘的士’车费高昂。”
【低沉】释义:
低抑沉重。多指声音。
巴金《军长的心》:“他又摇一下头,声音低沉地说:‘我现在正想到另一件事情。’”孙厥《新儿女英雄续传》:“萧条的风雨衬托着低沉的歌声,更显得悲壮。”浩然《艳阳天》第一○六章:“刮起小风来了,嗖嗖的,吹着树枝儿,摇着树叶儿,发出低沉而又悲哀的‘沙沙’声。”
沉闷。多指天气或气氛。
曹禺《雷雨》第二幕:“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梁斌《红旗谱》三:“屋子里的空气低沉下来,两个人互相听得见心跳。”
沉重地低下。
《人民的好总理·周总理为人民人民爱周总理》:“听到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多少人紧锁着的眉头舒展开了,多少人低沉着的头抬起来了。”
低落消沉。指情绪。如:球赛输了,他的情绪变得这样低沉,整天紧锁眉头,不说一句话。
【嘶哑】释义:
沙哑。
三国魏曹植《蝉赋》:“吟嘶哑以沮败,状枯槁以丧形。”巴金《春》六:“婉儿的眼圈已经红了,声音也有点嘶哑。”艾青《我爱这土地》诗:“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沙哑】释义:
声音嘶哑不清脆。
叶圣陶《火灾·两样》:“他们赶到家里,果然听见若枫的哭声转成沙哑了。”王统照《银龙集·刀柄》:“店主人这时随同大众的笑语把右手中指与无名指间夹的毛笔轻轻一放,丢在木案上,发出沙哑的声音。”巴金《寒夜》二五:“他某一次受凉失去嗓音以后,就一直用沙哑的声音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