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苜蓿
【全拼】 mù xu
【释义】
  • 古大苑语buksuk的音译。植物名。豆科,一年生或多年生。原产西域各国,汉武帝时,张骞使西域,始从大宛传入。又称怀风草、光风草、连枝草。花有黄紫两色,最初传入者为紫色。可供饲料或作肥料,亦可食用。

    《史记·大宛列传》:“﹝大宛﹞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於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观旁尽种蒲萄、苜蓿极望。”唐薛令之《自悼》诗:“朝日上团团,照见先生盘。盘中何所有,苜蓿长阑干。”明姚士粦《见只编》卷中:“海盐翁学训严之,寿昌人。为人严正,而接士宽厚。官贫斋冷,苜蓿自甘,未尝与寒生计束修已上。”

  • 马嗜苜蓿,故亦用作马的代称。

    明夏完淳《大哀赋》:“嘶风则苜蓿千群,卧野则騊駼万帐。”

  • 【例句】 1、苜蓿植物的一种真菌
    2、 苜蓿在有效钙含量不足的土壤上生长不良。
    3、 引入北美的欧洲苜蓿,开黄花,结镰刀形荚。
    4、 苜蓿,紫苜蓿一种亚洲西南部多年生草本植物(苜蓿),其复叶由三小叶构成,花簇通常为蓝紫色的。它作为牧草和干草而被广泛种植
    【相关词】  苜蓿 紫花苜蓿 紫苜蓿 苜蓿 苜蓿盘空 苜蓿草 苜蓿重沽酒 黄花苜蓿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