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心有所疑,提出以求得解答。
《管子·七臣七主》:“芒主通人情以质疑,故臣下无信,尽自治其事。”《南史·儒林传·顾越》:“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讨论无倦。”《明史·文苑传四·焦竑》:“从督学御史耿定向学,復质疑於罗汝芳。”朱光潜《克罗齐哲学述评》第七章:“现在所要说的只是个人读克罗齐所遇到的一些疑难,分条陈述,聊当质疑。”
【应答】释义:
对答。
《汉书·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於夫子之语也。”唐张鷟《游仙窟》:“十娘曰:‘儿近来患嗽,声音不彻。’下官答曰:‘僕近来患手,笔墨未调。’五嫂笑曰:‘娘子不是故夸,张郎復能应答。’”郭沫若《豕蹄·司马迁发愤》:“任少卿听到司马迁这样和气地和他应答,他又高兴得扬眉眨眼起来,愈加用力地按着肚子。”
指答话。
《水浒传》第四五回:“本官唤我,只得去应答,兄弟,你先回家去。”
【答问】释义:
1.回答他人提出的问题。); 2.以答问体记述的书或篇名。【解答】释义:
解释答复。
宋苏轼《拟进士对御试策》:“极其巧辩,以解答千万人之口。”茅盾《无题》二:“当然这不是你所能够圆满解答的了。”
【询问】释义:
向人打听情况。
《汉书·武帝纪》:“询问耆老,乃得孽子嘉。”宋刘安世《为愆亢乞罢上元游宴》:“臣伏见去冬以来,时雪愆亢,询问四方,亦多旱暵。”明张居正《给假治疾疏》:“皇上见臣肌体羸瘦,询问左右,察臣所苦。”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五章四:“她的眼睛仿佛在询问天,询问地,询问面前所有的人:‘工地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质问】释义:
询问以正其是非。
《汉书·刘歆传》:“时丞相史尹咸以能治《左氏》,与歆共校经传。歆略从咸及丞相翟方进受,质问大义。”颜师古注:“质,正也。”宋陆游《数日不出门偶赋》诗之三:“稚子挟书勤质问,邻翁释耒閒过从。”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九:“子德喜谈世务,及从余游,改而治经。尝以《毛诗》义质问,余随笔答之。”
谓依据事实加以询问;责问。
《旧唐书·职官志二》:“诸司自相质问,其义有三:关、刺、移。”宋苏轼《乞相度开石门河状》:“伏乞降付三省看详,或召临赴省面加质问。”《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总管就把婢子容貌年齿之类,两相质问,无一不合。”巴金《家》二九:“‘你们有什么理由没收我们的报纸?’张惠如气愤地质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