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依社会地位的高低规定服饰样式。
《管子·立政》:“度爵而制服,量禄而用财。”汉贾谊《新书·服疑》:“制服之道,取至适至和以予民,至美至神进之帝,奇服文章以等上下而差贵贱。”
指丧服。
《后汉书·袁閎传》:“及母殁,不为制服设位,时莫能名,或以为狂生。”《南史·张畅传》:“佩之被诛,畅驰出奔赴,制服尽哀,为论者所美。”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下:“既溺,里人大呼求救,得其尸已死,即号慟,为之制服如兄弟,厚为棺敛,送终之礼甚备。”清顾炎武《日知录·兄弟之妻无服》:“独兄弟之妻不为制服者,以其分亲而年相亚。”
军人、干部、学生等穿着的有规定式样的服装。
沙汀《凶手》:“傍晚时候,他看见他一个人从连长室里退出来,垂头丧气,胁下挟着一套制服。”魏巍《东方》第六部第五章:“李风先跳下车,接着从车里跳出三个人,一律穿着整洁的蓝制服,中国布鞋。”
用强力使之驯服。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当是之时,诸侯相伐,兵刃交错,弓矢之威不能制服。”宋苏洵《几策·审势》:“其上之人卒不悟区区守姑息之道,而望其能以制服强国,是谓以弱政济弱势。”巴金《家》九:“学生也不是容易被人制服的。”
【征服】释义:
用武力使别的国家或民族屈服。
宋欧阳修《会圣宫颂》序:“太宗征服绥来,遂一海内。”清杭世骏《质疑·诸史》:“神农氏衰,诸侯相侵伐,炎帝、榆罔弗能征,於是轩辕征服之。”瞿秋白《出卖灵魂的秘诀》:“而日本决不能用暴力征服中国。”
施加影响或运用力量、手段使对方就范、折服。
郁达夫《龙门山路》:“大约道家见到了佛法的流行,这我们中国固有的正教行见得要被外来的宗教征服了,所以才倡始了这一种传说。”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二:“无论男女老幼,都要到地里去,大家征服土地。”浩然《艳阳天》第三二章:“不论相貌人品,萧长春都是出格的,都可以征服人。”
出征将士之衣服。
明朱有燉《义勇辞金》第三折:“都弃了强弓硬弩,丢下些衲袄征服。”
【驯服】释义:
顺从。
《史记·秦本纪》:“﹝大费﹞佐舜驯鸟兽,鸟兽多驯服。”宋叶适《故知广州薛公墓志铭》:“故绍兴虽忍垢买和,终纳外侮,而内地驯服,纲纪粗伸,由能用公,而闽楚之功集也。”杨朔《黄河之水天上来》:“可是黄河并不驯服,从古到今,动不动便溢出河道,泛滥得一片汪洋。”
使顺从。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九章:“余永泽觉得很幸福。能够把这么个不易驯服的女孩子征服了,能够得到这么一个年轻、漂亮的爱人,他是多么高兴啊。”碧野《水电城风貌》:“久经战场的勇士……建筑混凝土拦江大坝,驯服荒江恶水,防洪、发电,为社会主义祖国创造奇迹。”
【便服】释义:
日常穿的服装,区别于礼服、制服等。
《宋史·舆服志五》:“士大夫皆服凉衫,以为便服矣。”《金史·礼志八》:“本朝拜礼,其来久矣,乃便服之拜也。可令公服则朝拜,便服则从本朝拜。”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大力将军》:“一姬捧朝服至,将军遽起更衣……拜已,以便服侍坐。”
【礼服】释义:
举行重要典礼时按规定所穿的衣服。
《汉书·礼乐志》:“议立明堂,制礼服,以兴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