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指定
【全拼】 zhǐdìng
【释义】
  • 确定;认定。

    唐刘肃《大唐新语·公直》:“銛谬膺驳正,敢废司存,请傍移礼官,以求指定。”宋司马光《起请科场札子》:“伏乞以臣所奏,及礼部等官所议,榜国子监门,及编下诸州,有州学处榜州学门,令举人限一月内投状,指定何法为善,仰本州附递以闻。”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我又是个辩士,一口指定你要举兵归汉。”茅盾《野蔷薇·创造二》:“在短短的两年内,她就读完了君实所指定的书。”

  • 犹指着。

    《西游记》第十九回:“禪师大喜道:‘好,好,好!’又指定行者,问道:‘此位是谁?’”明冯梦龙《挂枝儿·骂杜康》:“俏娘儿指定了杜康駡。”

  • 【例句】 1、指定文档的存储格式
    2、 存在6种类型的人物角色,他们通常大致以下面列出的顺序指定
    3、 当我们发起命令时,便指定了动词——动作的声明。
    4、 第7步:指定人物角色类型
    【反义词】 1.指定 - 选举

    【选举】释义:

  • 古代指选拔举用贤能。自隋以后,分为二途:举士属礼部,包括考试与学校;举官属吏部,掌管铨选与考绩。正史自新、旧《唐书》以下至《明史》皆有《选举志》。

    《文子·上义》:“仁义足以怀天下之民,事业足以当天下之急,选举足以得贤士之心,谋虑足以决轻重之权,此上义之道也。”《北史·牛弘传》:“弘在吏部,先德行后文才,务在审慎……隋之选举,於斯为最,时论服弘识度之远。”宋苏轼《省试宗室策问》:“先帝独见远览,恩义并用,增修教养之法,肇开选举之路,盖十有餘年矣。”严复《原强》:“欲讲实学,非易立选举之法则,开用人之涂,而废八股、试帖、策论诸制科不可。”章炳麟《訄书·官统下》:“梅福有言:不循伯者之道,欲以三代选举之法,取当时之士,犹察伯乐之图,求騏驥於市也。”

  • 用投票或举手等表决方式选出代表或负责人。

    郑观应《盛世危言·公举》:“考各国议员选举之例,为民主、君民共主等国最重之典章。”沈从文《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大会上进行民主选举,我爸爸即刻成为当地要人了。”浩然《艳阳天》第一○三章:“您真有两下了。往后选举,我看这个妇女主任得您当了。”


  • 【相关词】 “指橙”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尼伯龙根的指环》 《指环王》 一弹指 一弹指顷 一指 一指头禅 一指禅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一指马 一脚指 一门千指 一阳指 万指 三拇指 三指 三过门前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 上指 上证指数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