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促成。
《北史·李元护传》:“叔业归顺,元护赞同其谋。”
赞成;同意。
鲁迅《<呐喊>自序》:“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叶圣陶《倪焕之》二二:“一阵热烈的掌声,表示出于衷心地赞同这个办法。”
【认同】释义:
犹言承认是同一的。
《人民日报》1984.4.18:“民族认同的浪潮,正在冲击着台湾海峡的人为藩篱。”
认可,赞同。
《报告文学》1989年第8期:“这种信任不是随便的奉承,是因为他灵魂中爆出的那个亮点引起我的共鸣,并且立即获得了我的认同。”
【赞成】释义:
佐助并促成。
《后汉书·郑太传》:“况今德政赫赫,股肱惟良,彼岂讚成其谋,造乱长寇哉?”《北史·穆崇传》:“及灵太后欲黜叉,犹豫未决,绍讚成之。”
助其成功。
《三国志·魏志·刘放传》:“帝曰:‘曹爽可代宇不?’放资因赞成之。”宋司马光《书田谏议碑阴》:“公稽古以监今,日有献,月有纳,以赞成咸平盛隆之治。”清李渔《慎鸾交·赠妓》:“二位是夙世姻缘,小弟不过赞成其美,何谢之有?”
对于他人的主张或行为表示同意。
宋沉适《梦溪笔谈·人事一》:“车驾欲幸澶渊,中外之论不一,独寇忠愍赞成。”清刘大櫆《赠资政大夫吴府君墓表》:“而族人汉延、蜚英復交口赞成之。”柳青《铜墙铁壁》第四章:“众人都赞成,金树旺也同意。”
【赞许】释义:
赞同称许。
清大汕《海外记事》卷五:“岂容以三千金为市,欲余颠倒是非,再加一词赞许於王前,以成其事,不亦更可笑也哉!”鲁迅《彷徨·肥皂》:“他赞许似的微微点一点头。”叶圣陶《倪焕之》十八:“他们有的是钱,商品得到官厅的赞许当然不算一回事。”
【反对】释义:
韵文中辞反而义同的对偶句。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丽辞》:“反对者,理殊趣合者也……仲宣《登楼》云:‘钟仪幽而楚奏,庄舃显而越吟。’此反对之类也。”周振甫注:“钟仪被拘,庄舃显达,处境相反,同样怀念故乡,所以是反对。”
相反,对立。
《明史·天文志一》:“东方见日早,西方见日迟……相距一百八十度则昼夜时刻俱反对矣。”章炳麟《文学说例》:“‘处而不底,行而不流’(《左襄二十九年传》)……处与行,底与流,义相反对。”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二章:“墨家的思想刚好和这反对。”
不赞成,不同意。
鲁迅《南腔北调集·“论语一年”》:“老实说罢,他所提倡的东西,我是常常反对的。”茅盾《创造》一:“我不反对你的话,但是也不能赞成。”洪深《少奶奶的扇子》第二幕:“王昭:伯母不反对我同秀云到潮州去么?”
【反驳】释义:
亦作“反駮”。犹言对立,矛盾。
《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伊五帝之不同礼,三王亦又不同乐,数极自然变化,非是故相反駮。”郭沫若《文艺论集续集·眼中钉》:“但同时也觉得他的感触太枯燥,色彩太暗淡,总有点和自己的趣味相反驳。”
说出自己的理由,来否定别人跟自己不同的理论或意见。
巴金《灭亡》第十章:“我想找话来反驳你们,但是我不能够。”丁玲《韦护》第三章三:“他找不出理由反驳,虽说在心里觉得有许多委曲。”
犹驳回。
《红楼梦》第九一回:“岂知府里详上去,道里反驳下来了。”
驳斥他人论证的一种逻辑方法。反驳的方法有三种,即反驳论题、反驳论据和反驳论证方式。
【批驳】释义:
批评驳斥。
明张居正《答蓟镇巡抚言优假将官书》:“如以僕言为非者,幸直赐批驳,以为后来用人之鉴。”清顾炎武《与陆桴亭札》:“近刻《日知録》八卷,特付东堂邮呈,专祈指示。其有不合者,望一一为之批驳。”陈残云《山谷风烟》第三十章:“徐胜有些气,涨红了面孔批驳她说:‘你还在耍阴谋,装样子,呸!’”
上级对下级书面呈请事项作否定的批示。
清袁枚《随园随笔·政条》:“今上司不允下议,号称批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会审官因为他告的是个道臺,又且事隔多年,便批驳了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