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朽散
【全拼】 xiǔ sàn
【释义】
  • 离散,散去。

    《宋书·后废帝纪》:“二卫臺坊人力,五不餘之一;都水材官朽散,十不两存。备豫都库,材竹俱尽。”

  • 【例句】
    【反义词】 1.朽散 - 松懈

    【松懈】释义:

  • 松弛懈怠。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中:“鬆懈如此,无乃误人子弟乎?”老舍《四世同堂》五五:“他不来办公,大家可是也并不敢松懈一点。”袁静《伏虎记》第二八回:“他不愿意给战士增加侥幸的心理,松懈自己的斗志。”

  • 放松;不紧张。

    萧红《生死场》十四:“她的腿骨软了,松懈了。”丁玲《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九:“人一到这绿茵的草地上,离开了尘嚣,沐浴着春风,亲吻着朝晖,便一概都松懈了。”叶君健《火花》一:“他吸到第三口时便感到有点飘飘然,脑子也逐渐松懈下来。”

  • 不密切。

    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


  • 2.朽散 - 松散

    【松散】释义:

  • 懈怠;放松。

    清黄辅辰《戴经堂日钞》:“都是鬆散,不肯上前。”《老残游记》第四回:“这里于学礼的媳妇,是城里吴举人的姑娘,想着他丈夫同他公公、大伯子都被捉去的,断不能鬆散。”

  • 散开,不紧密。

    丁玲《田家冲》:“爹将鞭向她们扬了一扬,又赶着牛艰难的走去了,在一些不平的土块中颠簸着,土便在他踩着的耙下松散了。”曹禺《雷雨》第一幕:“﹝周朴园﹞长衫的领扣松散着,露着颈上的肉。”陈残云《山谷风烟》第二章:“﹝黄为民﹞回头一看,发觉队伍松散了,便高声叫道:‘就地休息。’”

  • 不集中;不紧凑。

    孙犁《澹定集·读冉淮舟近作散文》:“淮舟这次写的文章中,有些是太松散了。”萧乾《斯诺与中国新文艺运动》:“他往往感到中国作品写得松散。”

  • 轻松;舒展。

    端木蕻良《早春》:“妈妈说,春天来了,要我到外边松散松散。”


  • 3.朽散 - 稀疏

    【稀疏】释义:

  • 亦作“稀疎”。不稠密。

    《后汉书·庞参传》:“三辅山原旷远,民庶稀疏,故县丘城,可居者多。”五代齐己《寒节日寄乡友》诗:“原野稀疏雨,江天冷澹霞。”郭沫若《行路难》上篇一:“浅黄的沙地上长着些发一样的稀疏的青草。”

  • 犹言冷落,疏远。

    元季子安《粉蝶儿·题情》套曲:“这些时稀疎了诗宾和这酒朋,闷来时与谁同。”


  • 4.朽散 - 紧密

    【紧密】释义:

  • 紧要机密。

    《朱子语类》卷一三三:“高丽主曰:‘我有紧密事欲达宋皇,恐所遣使不能密,故欲得宋皇亲近之人而分付之。’”

  • 细密。

    《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冉贵﹞向灯下细细看那靴时,却是四条缝,缝得甚是紧密。”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治服》:“布与薴之纱綫紧密、漂染精工者,即是麄中之精、浅中之深。”

  • 密切不可分。

    洪深《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五:“在构造上自然便将诸句紧密地集结。”吕叔湘《语文常谈》:“语汇联系人们的生活最为紧密,因而变化也最快,最显著。”

  • 多而连续不断。

    陈学昭《工作着是美丽的》上卷四五:“机关枪扫射的声音紧密得像除夕的爆竹声一般。”王西彦《风雪》:“走出饭馆,街上已经沾湿,雪花飞落得更加紧密了。”


  • 【相关词】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老朽 三不朽 不朽 不朽之功 不朽之勋 不朽之盛事 不朽之芳 九朽一罢 传之不朽 凋朽 出头椽儿先朽烂 化腐朽 化腐朽为神奇 千古不朽 同垂不朽 垂不朽 垂世不朽 垂朽 奔车朽索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