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校书
【全拼】 xiào shū
【释义】
  • 校勘书籍。

    《后汉书·文苑传上·傅毅》:“建初中,肃宗博召文学之士,以毅为兰臺令史,拜郎中,与班固、贾逵共典校书。”《三国志·蜀志·向朗传》:“年踰八十,犹手自校书。”宋无名氏《王氏谈录·校书》:“公言校书之例,它本有语异而意通者不取可惜,盖不可决谓非昔人之意,俱当存之。”清王筠《菉友肊说》:“刻书者,依其原本而刻之也。校书者,列各本异文,纤悉必备也。”

  • 古代掌校理典籍的官员。

    汉有校书郎中,三国魏始置秘书校书郎,隋、唐等都设此官,属秘书省。

  • 唐胡曾《赠薛涛》诗:“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下闭门居。”薛涛,蜀中能诗文的名妓,时称女校书。后因以“女校书”为妓女的雅称。亦省称“校书”。

    清富察登崇《燕京岁时记·财神庙》:“每至九月,自十五日起,开庙三日。祈祷相属,而梨园子弟与青楼校书等为尤多。”巴金《家》九:“在祖父自己的诗集里也曾有不少赠校书的诗句。”参阅元辛文房《唐才子传·薛涛》。

  • 【例句】 1、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校叔云>>李白
    2、 向评议会提交抗议
    3、 摘要从刘向与古籍流传之间关系来看,应以“类”的观念对待刘向前的诸子文献。
    4、
    【相关词】 “摸金校尉” 《海校学生口述历史》 七校 上军校尉 上校 不校 专科学校 专门学校 业余学校 中校 中等专业学校 中等技术学校 乡校 争校 二校 云谷学校 互校 五七干校 五校 亲校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