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蹄足
【全拼】 tí zú
【释义】
  • 亦作“蹏足”。兽类动物等的脚。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何节奄忽,蹄足洒血。”汉王充《论衡·命禄》:“若千里之马,头目蹄足自相副也。”《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猨,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蹏足,以当导引。”唐欧阳詹《栈道铭》:“麋鹿无蹊,猿猱相望。自三代而往,蹄足莫之能越。”

  • 【例句】 1、奔马正昂首嘶鸣,举腾跃,一只踏在一只飞翔的燕子身上。
    2、 跑完一趟,他觉得身上轻了许多,腿又有了那种弹力,还想再跑,象名马没有跑,立定之后还踢腾着儿那样。
    3、 实心食草性四动物,从史前时期就开始驯养。
    4、 偶目鹿科反刍动物(ruminant);每具2大、2小;多数种的雄体及某些种的雌体均有角。
    【相关词】 “大猪蹄子” 东坡绵蹄 候蹄 偶蹄 偶蹄目 出羣蹄 凿蹄 卷蹄 口蹄疫 同蹄 四蹄 四马攒蹄 大猪蹄子 头蹄 奇蹄 奇蹄目 奋蹄 奎蹄 孤蹄弃骥 寸蹄尺缣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