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台谏
【全拼】 tái jiàn
【释义】
  • 唐宋时以专司纠弹的御史为台官,以职掌建言的给事中、谏议大夫等为谏官。两者虽各有所司,而职责往往相混,故多以“臺諫”泛称之。

    明初废谏院,以给事中兼领监察与规谏,两者开始合流。至清雍正元年,又使之同隶都察院,于是台谏完全合二为一。宋李纲《上渊圣皇帝实言封事》:“立乎殿陛之间与天子争是非者,臺諫也。”《宋史·萧服传》:“服文辞劲丽,宜居翰苑。朕爱其鯁諤,顾臺諫中何可闕此人!”

  • 【例句】 1、在仁宗朝的发展及其言风的变化
    2、 作为中国古代特殊的监察制度,虽早已有之,但其完备成熟并在政治上产生重大之影响则是宋朝,而宋朝又以仁宗朝最为关键和典型。
    3、 北宋一代为加强君主集权、限制相权,防止内重外轻的局面,实施合一的监察制度。
    4、 唐朝制度完善,御史作为皇帝的“耳目”,而官作为百官的“喉舌”,充分发挥了监察制度的作用。
    【相关词】 “债台高筑”   《陋居五咏·月台》  龙应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 《欧也妮·葛朗台》 《燕云台》 《登金陵凤凰台》 《菊花台》 一台二妙 一台二絶 一炮台 七台河市 七宝台 七宝楼台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三休台 三台 三台五马 三台八座 三思台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