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肃慎
【全拼】 sù shèn
【释义】
  • 亦作“肃眘”。古民族名。古代居于我国东北地区。

    周武王、成王时曾以楛矢、石砮来贡。一般认为汉以后的挹娄、勿吉、靺鞨、女真都和它有渊源关系。亦泛指远方之国。《左传·昭公九年》:“肃慎、燕、亳,吾北土也。”汉司马相如《子虚赋》:“邪与肃慎为邻,右以暘谷为界。”《汉书·武帝纪》:“海外肃眘,北发渠搜,氐羌徠服。”颜师古注:“《周书》序云:‘成王既伐东夷,肃眘来贺。’即谓此。”明张居正《拟唐回鹘嗢没斯率众内附诏宰相李德裕撰<异域归忠传>赐之群臣贺表》:“嘉靖殷邦,爰致氐羌之享;丕单武烈,聿来肃慎之庭。”参阅《文献通考·四裔四》。

  • 【例句】 1、肃慎民族的“木苦矢石 奴石”是其民族智慧的结晶 ,也是肃慎文化的特有标志和显著特点。
    【相关词】 三肃 不肃 严肃 体肃 俨肃 关肃霜 凛肃 凝肃 勤慎肃恭 勤肃 匡肃 厉肃 唐肃宗 威刑肃物 威肃 宁肃 宽肃 寒肃 尊肃 峻肃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