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书面
【全拼】 shūmiàn
【释义】
  • 指书的封面。

    鲁迅《书信集·致黄源》:“《表》的第一页和书面,过几天再商量。”

  • 用文字形式记述表达的。区别于“口头”。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六章:“空口无凭,没有书面记录,就让你满身是口,将来很多情况也说不清。”柯岩《奇异的书简·船长》:“第一次大吊费拿到了……贝汉廷立刻要求以书面形式,将它作为制度固定下来。”

  • 【例句】 1、只有口头协议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有一个书面承诺。
    2、 我要尽快得到这份书面协议。
    3、 “书面的道歉
    4、 书面的申请,申请书,委托书
    【反义词】 1.书面 - 内心

    【内心】释义:

  • 谓出于真诚。

    《礼记·礼器》:“礼之以多为贵者,以其外心者也……礼之以少为贵者,以其内心者也。”郑玄注:“内心,用心於内,其德在内。”

  • 心在体内,故称为内心。亦指心中、心里头。

    汉刘向《说苑·脩文》:“是故服不成象,而内心不变。”《净印法门经》卷一:“内心寂静若虚空,外观世间犹如幻。”巴金《怀念萧珊》一:“内心的痛苦象一锅煮沸的水,她怎么能遮盖住!”

  • 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


  • 2.书面 - 口头

    【口头】释义:

  • 嘴上。

    《朱子语类》卷七六:“天下道理只在圣人口头,开口便是道理。”明李贽《与友人书》:“胸中有数百篇文字,口头有十万首诗书,亦足以惊世而骇俗。”《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老夫妻一向只那等忙碌碌的张罗儿子起身,心头口头时刻有桩事儿混着倒也罢了;如今见他这一着行衣,就未免觉得离绪满怀。”曹禺《北京人》第一幕:“通常他是无时无刻不在谈着发财的门径的。但多半是纸上谈兵的谈话,只图口头上快意,决不想到实行。”

  • 用说话方式来表达的。区别于“思想”或“行动”。

    毛泽东《做一个完全的革命派》:“什么人只是口头上站在革命人民方面而在行动上则另是一样,他就是一个口头革命派。”

  • 用说话方式来表达的。区别于“书面”。

    赵树理《<三里湾>写作前后》:“人民大众所享受的传统文艺作品,大部分是通过戏剧和曲艺艺人口头的传播才领会到的。”

  • 味道。

    《红楼梦》第二五回:“凤姐道:‘我前日打发人送了两瓶茶叶给姑娘,可还好么?’……寳釵道:‘口头也还好。’”


  • 3.书面 - 思想

    【思想】释义:

  • 想念,怀念。

    《公羊传·桓公二年》“纳于大庙”汉何休注:“庙之言貌也,思想仪貌而事之。”三国魏应璩《与侍郎曹长思书》:“足下去后,甚相思想。”明冯梦龙《挂枝儿·泣别》:“你在旅舘中,休要思想着我。”郭沫若《屈原赋今译·九歌》:“思想你,好凄凉!”

  • 特指相思。

    前蜀魏承班《诉衷情》词:“露冷水流轻,思想梦难成。”《金瓶梅词话》第三四回:“不期阮三在家,思想成病。”

  • 思忖;考虑。

    《素问·上古天真论》:“外不劳形於事,内无思想之患。”《前汉书平话》卷上:“子房独坐思想……久后不免死於汉王之手。”《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那婆娘把东西收拾起,思想道:‘我把石家两个丫头作贱勾了,丈夫回来,必然廝闹。’”《老残游记》第八回:“骑着驴,玩着山景,实在快乐得极,思想做两句诗,描摹这个景象。”

  • 指思维的条理脉络。

    柔石《一个伟大的印象》:“编辑和译著的人,都是思想清楚的战士与作家。”冰心《关于女人·我的邻居》:“她思想缜密,描写细腻,比其他的同学高出许多。”

  • 念头,想法。

    鲁迅《坟·灯下漫笔》:“但我当一包现银塞在怀中,沉垫垫地觉得安心、喜欢的时候,却突然起了另一思想,就是: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茅盾《野蔷薇·昙》:“失败的感觉,被欺骗的感觉,混合着报复的愤恨,突然膨胀起来,驱走了其他一切的思想。”

  • 思想意识。指道德品质方面。

    李準《李双双小传》二:“你嫌不舒坦,不美气,故意找我岔子,你这是啥思想!走!”

  • 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或形成的观点。

    毛泽东《实践论》:“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也指某种思想体系。如:毛泽东思想,儒家思想。


  • 4.书面 - 行为

    【行为】释义:

  • 亦作“行偽”。谓举止行动。

    《荀子·非十二子》:“今之所谓处士者,无能而云能者也,无知而云知者也,利心无足而佯无欲者也,行伪险秽而彊高言谨慤者也。”刘师培补释:“行伪即行为。言所行所言均险秽,与上句利心对文,伪为古通,如《性恶篇》为字均作伪是也。”巴金《灭亡》第四章:“他在这一天只有像木偶一般地行为。”

  • 亦作“行偽”。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面活动。亦指生平事迹。

    宋曾巩《寿安县太君张氏墓志铭》:“余之亡妻於夫人之孙女为第三而光禄之长女,知夫人之行为尤详,故为之铭。”曹禺《雷雨》第二幕:“鲁大海:啍!这是假的,你们自己假作的电报来离间我们的。你们这种卑鄙无赖的行为!”


  • 【相关词】 .百科全书 .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   腹有诗书气自华  冬夜读书示子聿 《一本好书》 《七十七封阵亡通知书》 《两地书》 《书》 《书剑恩仇录》 《亡灵书》 《偷书贼》 《南部新书》 《天书奇谈》 《天书奇谭》 《天道图书馆》 《天龙八部》一书中的康敏 《好好读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