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书记
【全拼】 shū ji
【释义】
  • 指文字、书籍、文章等。

    《史记·大宛列传》:“安息在大月氏西,可数千里……画革旁行,以为书记。”《东观汉记·梁鸿传》:“鸿常闭户吟咏书记,遂潜思著书十餘篇。”《后汉书·应劭传》:“时始迁都于许,旧章堙没,书记罕存。”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诫兵》:“颜氏之先,本乎邹鲁,或分入齐,世以儒雅为业,徧在书记。”

  • 指书牍。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废后因孊私赂遗长,数通书记相报谢。”《后汉书·列女传·皇甫规妻》:“妻善属文,能草书,时为规答书记,众人怪其工。”宋曾巩《福州回曾侍中状》:“虽有心诚嚮往之勤,而无书记候问之礼。”

  • 从事公文、书信工作的人员。

    《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谋出股肱,任切书记。”吕向注:“书记谓文学之士也。”唐朱庆馀《送韦校书佐灵州幕》诗:“职已为书记,官曾校典坟。”《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马坠》:“但凡幕府军民事冗,要人商议,况一应章奏及书札,亦须要个代笔,必得才智兼全之士,方称其职,厚其礼币,奉为上宾,所以谓之幕宾,又谓之书记。”清孙枝蔚《留别钱退山》诗:“忽到边城作书记,主人原不重文字。”

  • 专指担任抄写工作的人员。

    孙犁《秀露集·书的梦》:“后来在北平政府当了一名书记。这个书记,是当时公务人员中最低的职位,专事抄写,是一种雇员。”

  • 某些政党和团体的各级组织的负责人。

  • 书写;记载。

    宋王谠《唐语林·补遗四》:“严遵美……其子仕蜀,至閤门使,曾为一僧致紫袈裟。僧来感谢之,书记所谢之语于掌中,方属炎天,手汗模糊,文字莫辨。”宋陈鹄《耆旧续闻》卷三:“晁无咎閒居济州金乡,葺东皋归去来园,楼观堂亭,位置极萧洒,尽用陶语名目之,自画为大图,书记其上。”

  • 【例句】 1、他需得到厂党委书记的同意,才能报名参加考试。
    2、 代表大会召开之后,书记处由上海迁到了北京。
    3、 戈尔巴乔夫是个典型的州党委书记
    4、 书记官在喃喃诵读起诉状。
    【近义词】 1. 书记 - 布告

    【布告】释义:

  • 遍告;宣告。

    《史记·吕太后本纪》:“刘氏所立九王,吕氏所立三王,皆大臣之议,事已布告诸侯,诸侯皆以为宜。”《元史·武宗纪》:“詔整飭臺纲,布告中外。”鲁迅《而已集·新时代的放债法》:“先将忘恩负义之罪,布告于天下。”

  • 指官方或群众团体张贴的告示。

    巴金《家》十:“接着报纸上又刊出了城防司令部严禁军人殴打学生的布告。”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在微弱的灯光下,可以看见各街口的墙壁上贴着大张的、用木板印刷的戒严布告。”

  • 公开宣示,使人人皆知。

    《三国志通俗演义·曹操起兵伐董卓》:“操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支那自愤子《同胞受虐记》:“前日由华返美的公使康格君已经在议院里布告大众了。”

  • 公开张贴的文告。

    金近《三个学生》:“合作社要出个布告,他写出来谁都能看。”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四章:“命一位幕僚拟了一个布告稿子。”

  • 2. 书记 - 文书

    【文书】释义:

  • 文字图籍。

    《史记·李斯列传》:“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同文书。治离宫别馆,周徧天下。”汉王充《论衡·别通》:“萧何入秦,收拾文书。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 书籍;文章。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唐郑棨《开天传信记》:“頲拥篲趋庭,遗坠文书。客取视之,乃咏崑崙奴诗也。”宋朱淑真《夏日游水阁》诗:“独自凭阑无箇事,水风凉处读文书。”《三国志平话》卷上:“﹝秀才﹞坐间因闷,抚琴一操毕,揭起书箱,取出一卷文书。”

  • 公文;案牍。

    《汉书·刑法志》:“文书盈於几阁,典者不能徧睹。”唐元稹《望喜驿》诗:“满眼文书堆案边,眼昏伦得暂时眠。”宋苏轼《温陶君传》:“是时王方省览文书,日昃未食,见之甚喜。”《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太守﹞当下出了一纸文书给与缉捕使臣。”

  • 字据;契约。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你本利少我四十两银子,兀的是借钱的文书,还了你。”《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便写了一张情愿受僱,专管牧畜的文书。”浩然《艳阳天》第三七章:“那天半夜,你到狮子院敲门找我,人没进来,你把个文书盒子塞给我了。”

  • 书札。

    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三:“吴氏者,王丞相之姻家也,且多有王丞相文书。”

  • 从事书信、公文工作的人。

    老舍《月牙儿》十三:“她叫我帮助文书写写字,可是不必马上就这么办,因为我的字还需要练习。”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四章:“有一回,我把贫农的贫字,写成贪污的贪字了,乡文书把我好克了一顿,说我故意糟踏贫农。”

  • 文章和书法的合称。

    《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九二引宋张潞《浯溪诗》:“两朝功罪乾坤定,二子文书日月光。”按,指唐元结撰、颜真卿书写的《中兴颂》。

  • 弹词的别称。参阅清范祖述《杭俗遗风》。

  • 3. 书记 - 文牍

    【文牍】释义:

  • 公文案牍。

    宋苏轼《上初即位论治道》之二:“而尚书诸曹,文牘繁重,穷日之力,书纸尾不暇,此皆苛察之过也。”元迺贤《赠张直言南归》诗:“文牘日冗繁,民力愈疲竭。”清唐甄《潜书·权实》:“令不行者,文牘牓諭,充实衢宇,民若罔闻,吏委如遗。”沙汀《医生》:“面色白净,胡髭浓黑,外表活像一个办理文牍的师爷。”

  • 指在官府或其他团体草拟文稿的人。

    郭沫若《黑猫》:“我们一些在省城或府城里读书的人便做了文牍。”骆宾基《一九四四年的事件》:“袁大德的老家是河北省的保定府……从前在原籍那个县份的某个乡村小学里作文牍。”

  • 【相关词】 .百科全书 .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   腹有诗书气自华  冬夜读书示子聿 《一本好书》 《七十七封阵亡通知书》 《两地书》 《书》 《书剑恩仇录》 《亡灵书》 《偷书贼》 《南部新书》 《天书奇谈》 《天书奇谭》 《天道图书馆》 《天龙八部》一书中的康敏 《好好读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