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相互冲击。
《艺文类聚》卷八引三国魏曹丕《沧海赋》:“惊涛暴骇,腾踊澎湃。”唐周岳秀《君山祠》诗:“风涛澎湃鱼龙舞,栋宇峥嶸燕雀迁。”宋苏轼《石钟山记》:“大声发於水上……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杨朔《黄河之水天上来》:“想到黄河,一时间眼底涌现出更多的河流,翻腾澎湃。”
引申为冲击。
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二章:“万舟如覆叶,浮尸如泛蚁,随流漂荡,听风澎湃。”
水波相击等声。
唐韩愈《送惠师》诗:“微风吹木石,澎湃闻韶钧。”清李渔《奈何天·形变》:“人声澎湃,有何奇怪!”瞿秋白《饿乡纪程》十二:“澎湃的轮机声,怒号的风雪声,好一似千军万马奔腾猛进。”
形容声势浩大。
龚尔位《闻韩事有感和钝根韵》:“来日潮流愈澎湃,怕看大地走兵车。”郭沫若《就目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答<人民文学>编者问》:“一方面把带有夸大和想象性质的热情澎湃的作品看成是杂草;另一方面,对现实的看法也被局限了。”巴金《灭亡》第六章:“李冷一到上海,就受到逐渐澎湃起来的新思潮底洗礼。”
【汹涌】释义:
亦作“汹涌”。水势翻腾上涌。
汉刘向《九叹·逢纷》:“波逢汹涌,濆滂沛兮。”唐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清薛福成《<五省沟洫图说>序》:“西北横流,汹涌而衝决为患。”蒋光慈《少年飘泊者》十五:“他想起自家的身世,不禁悲从中来,热泪又涔涔地流下,落在汹涌的波浪中。”
气势盛大。
唐黄滔《融结为河岳赋》:“刚柔随之而汹涌,嗜欲继之而隆崇。”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二:“努目向人,势甚汹涌。”唐弢《<点滴集>序言》:“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革命浪潮汹涌,在中等城市里,中小学教师是一股很重要的力量。”
动荡不安。
明罗贯中《风云会》第四折:“五代乱离,人心汹涌。”明郎瑛《七修类稿·国事·石亨奸党》:“事虽传闻,信实显著,人心汹涌,中外危疑。”清俞樾《茶香室三钞·葛诚》:“知长洲县事邓云霄,见民情汹涌,擒委官头目。”
形容声音喧闹。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碧碧》:“有翁媪二人,率男妇六七辈,直入草堂,汹涌叫駡。”《廿载繁华梦》第九回:“及到了门前,已听得楼上人声汹涌,巴不得三步登到楼上。”柳青《铜墙铁壁》第十四章:“一霎时就地起水,山洪暴发了,雷声、雨声、山洪滔滔,汹涌嘈杂,使他们在避雨窑子里说话,还要大声喊叫才能听见。”
见“汹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