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摈除】释义:
排除,抛弃。如:摈除杂念,专心学习。
【斥逐】释义:
驱逐。
《史记·秦始皇本纪》:“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十四县。”唐韩愈《送穷文》:“虽遭斥逐,不忍子疎。”《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朝夕商议,斥逐忠良,拒絶直諫。”清沉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汝妇背夫借债,谗谤小叔……悖谬之甚!我已专人持札回苏斥逐。”
【驱逐】释义:
策马驰逐。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吾前见王,王志在驱逐;后復见王,王志在音声。吾是以默然。”宋梅尧臣《冯子都诗》:“嗣侯喜驱逐,平乐多从宾。”
引申指争战。
清鲁通甫《秦论》:“曩令始皇守之以静,则秦不可灭,令景哀以前,日与晋楚驱逐中原,则亦敝矣。”
使牲畜等按照人的意志行进。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闻义里》:“太子所食泉水北有寺,恒以驴数头运粮上山,无人驱逐,自然往还。”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朱雀门外街巷》:“唯民间所宰猪,须从此入京,每日至晚,每羣万数,止十数人驱逐,无有乱行者。”
引申为驱使,驱遣。
宋苏舜钦《送韩三子华还家》诗:“人在天壤间,共为气驱逐。”《醒世恒言·张孝基陈留认舅》:“只见个有病乞丐,坐在一人家檐下。那人家驱逐他起身。张孝基心中不忍,教家人朱信捨与他几个钱钞。”
赶走。
《公羊传·庄公三十年》“桓公之与戎狄,驱之尔”汉何休注:“时桓公力但可驱逐之而已。”唐李德裕《授刘沔招抚使制》:“如不自改悔,终须驱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凡是属下的人,有烟癮的,被他知道了,立刻撤差驱逐,片刻不许停留。”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七章:“卢嘉川拿起小铺上的一把小纸旗摇了摇,似乎在驱逐难忍的瞌睡。”
引申为驱掠,掠夺。
明李东阳《西北备边事宜状》:“然其掳掠丁口,驱逐生畜,所伤已多。”
犹逼迫。
唐元结《舂陵行》:“去冬山贼来,杀夺几无遗。所愿见王官,抚养以惠慈。奈何重驱逐,不使存活为?”鲁迅《野草·过客》:“没一处没有驱逐和牢笼,没一处没有皮面的笑容。”
追逐;追随。
《百喻经·杀群牛喻》:“昔有一人,有二百五十头牛,常驱逐水草,随时餧食。”唐李邕《鹘赋》:“驱逐妙於人智,促节合於兵机。”
【驱除】释义:
驱除:1.排除;赶走。
《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序》:“乡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司马贞索隐:“言驱除患难耳。”《新唐书·陈子昂传》:“凡大人初制天下,必有凶乱叛逆之人为我驱除,以明天诛。”元萨都剌《桃源行题赵仲穆画》:“长城远筑阿房起,黔首驱除若螻蚁。”太平天囯洪秀全《添设御林兵保卫天京诏》:“有事同心勤努力,驱除小丑天威扬。”
指被赶走的人或事物。
《北史·僭伪附庸传论》:“观其递为割据,亦一时之杰,然而卒至夷灭,可谓魏之驱除。”宋李纲《论秦隋势之相似》:“然则秦隋者,其汉唐之驱除乎?”
敺除:驱赶,扫除。
【挽留】释义:
使将要离去者留下。
宋苏轼《辩才老师退居龙井作亭岭上名曰过溪》诗:“去住两无碍,人天争挽留。”元宋旡《鲸背吟·抛矴》:“千斤铁矴繫船头,万丈滩中得挽留。”《老残游记》第二回:“管事的再三挽留不住,只好当晚设酒饯行。”丁玲《小火轮上》:“一难过,就是平日很活泼的孩子,也无力地懒于再说挽留的话了。”
使将要离去的人留下来。
《明史·蔡清传》:“王欲诬以詆毁詔旨,清遂乞休。王佯輓留,且许以女妻其子,竟力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