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追念。
晋陶潜《扇上画赞》:“缅怀千载,託契孤游。”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岳侯追封》:“缅怀英概,申畀愍章。”明林鸿《感秋》诗:“缅怀古哲人,信与大运并。”阿英《回忆杜国庠同志的文学活动》:“追念亡友,缅怀先烈,将怎样的加倍努力,才能无负于党的期望,并无愧于心祝死者的安眠啊!”
【哀悼】释义:
悲痛地追念。
汉蔡邕《郭有道碑文》:“凡我四方同好之人,永怀哀悼,靡所寘念。”晋干宝《搜神记》卷一:“﹝鉤弋夫人﹞葬云陵,上哀悼之。”宋苏轼《东坡志林·郗超出与桓温密谋书以解父》:“愔后果哀悼成疾。”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刘海石》:“沧客哀悼,殆不能堪。”
指悲痛追念的感情。
袁鹰《悲欢·深深的怀念》:“﹝墓碑上﹞有的刻着‘红军烈士永垂不朽’,留下自己深沉的哀悼。”
【怀念】释义:
(形声。从心,褱声。本义:想念,怀念)
同本义
怀,思念也。——《说文》
嗟我怀人。——《诗·周南·卷耳》
维以不永怀。
有女怀人。——《诗·召南·野有死麕》
惟佳人之独怀兮。——《楚辞·悲回风》
怀良辰以孤往。——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久行怀思。——《后汉书·列女传》
而不怀仁。——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去国怀乡。(国,国都)——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怀土(怀恋故乡;安于所处);怀香(怀念女色;风流);怀慕(怀念仰慕);怀乡(思念故乡)
心里存有;怀藏
心怆悢以伤怀。——《文选·班彪·北征赋》
怀瑾握瑜兮。——《楚辞·九章·怀沙》。注:“在衣为怀,在手为握。”
怀怒未发。——《战国策·魏策》
怀信佗傺。——《楚词·屈原·涉江》
怀犹豫之计。——《资治通鉴》
尚怀狐疑。
怀其璧。——《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怀瑾握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佩紫怀黄。——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汝姊在吾怀。——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又如:怀玉(怀抱美玉。比喻人具有才德);怀慝(心中怀有不良的意念);怀贰(怀有二心);怀袖(拥抱);怀刺(心怀讽刺)
包容;包围
荡荡怀山襄陵。——《书·尧典》。传:“怀,包也。”
怀万物。——《淮南子·览冥》
又如:怀挟(包藏);怀山(包围山陵)
孕,怀孕,谓妇女或雌性哺乳动物受精有胎。
如:怀耽(怀担。都指怀胎);怀了六甲(旧时指女怀孕);怀子(怀孕);怀身(怀孕)
归向;依恋
戎狄怀之。——《国语·晋语》
怀与安,实败名。——《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又如:怀向(归向;向往);怀附(归向,归附);怀服(内心顺服);怀化(归服向化)
招致;招徕。
如:怀诱(犹招引);怀辑(怀集;招来)
安;安抚
而怀西戎。——《韩非子·五蠹》
广德行以怀之。——汉·桓宽《盐铁论·本议》
又如:怀生(安于生计);怀保(安抚保护;抚养);怀远(安抚边远的人);怀抚(安抚)
〈名〉
胸口;怀抱里
免于父母之怀。——《论语·然后》
寘子于怀。——《诗·小雅·谷风》
出其父母怀衽之中。——《韩非子·初见秦》
又如:怀黄(怀里揣着金印);怀金(怀揣金印);怀襟(胸襟)
心意;情意
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感君区区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逆以前我怀。
聊布往怀。——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予怀怆然。——宋·姜夔《扬州慢》
又如:怀恩(感念恩德);怀寄(寄托心志);怀爱(心中喜爱)
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
卅九年,攻怀。——《睡虎地秦墓竹简·编年纪》
姓。
如:怀素(公元737—799,唐名僧。长沙钱氏,字藏真。善草书,以狂草出名,继承张旭笔法,世称颠狂素)
【悼念】释义:
(形声。从心,卓声。本义:恐惧)
同本义
悼,惧也。陈楚谓惧曰悼。——《说文》
隐悼播越。——《国语·晋语》
恐惧从处曰悼。——《周书·谥法》
怵悼栗而耸兢。——张衡《西京赋》
中心是悼。——《诗·桧风·羔裘》。注:“动也。”
心栗手悼,书不成字。——陈寿《三国志》
又如:悼栗(因惊恐而战栗);悼慑(害怕)
悲痛;哀伤
悼,哀也。——《广雅》
七年曰悼。——《礼记·曲礼》。注:“怜爱也。”
年中早夭曰悼。——《周书·谥法》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诗·卫风·氓》
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淮南子·修务训》
又如:痛悼;恸悼;伤悼;哀悼(悲痛地追念);悲悼(伤心悼念);悼丧(悲伤沮丧)
悼念
帝闻之而悼之。——魏妆《魏书》
又如:悼恩(感怀恩德)
〈名〉
指年幼之人。
如:悼耄(指幼童和老人);悼稚(年幼者)
【纪念】释义:
姓
另见jì
〈名〉
(形声。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己声。本义:散丝的头绪)
同本义
纪,别丝也。——《说文》
三纲六纪。纪者,理也。——《白虎通》
众之纪也。——《礼记·礼器》。注:“丝缕之数有纪。”
譬若丝缕之有纪,网罟之有纲。——《墨子·尚同上》
茧之性为丝,然非得工女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则不能成丝。——《淮南子·泰族训》
开端,头绪
纪,绪也。——《方言十》
又如:乱其纪(事情乱了端绪)
要领
义也者,万事之纪也。——《吕氏春秋》
故乐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纪,人情之所不能免也。——《礼记·乐记》
纲领;纲纪
纲纪四方。——《诗·大雅·棫朴》
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韩非子·主道》
又如:纪经(纲常);纪纲(网罟的纲绳。引申为法纪与政纲;治理;管理);纪序(纲纪次序)
法则;准则
无变天之道,无绝地之理,无乱人之纪。——《吕氏春秋·孟春》
又如:纪法(法律;法规)
纪律。
如:法纪(法度和纪律);军纪;纲纪;党纪
终极。
如:纪极(极限);纪限(极限)
仆人。
如:纪纲(仆人)
历史上的或人类发展,尤指文化发展方面的一个时代或时期。
如:世纪;中世纪
地质上的分期(长于“世”,包括在一个“代”中)。
如:侏罗纪;二叠纪;石炭纪;寒武纪;震旦纪
十二年的一个时期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李商隐《马嵬》
杂记、印象或事件的非正式纪录。
如:陕北纪行——义同“记”,主要用于“纪念、纪年、纪要、纪元、纪传”等,别的地方多用“记”
旧时史书的一种体裁本纪,专记帝王的历史事迹及一代大事。
如:《史记·高祖本纪》、《后汉书》
中国古国名。姜姓,春秋时为齐所灭,故城在今山东省寿光县东南
姓。
如:纪信(公元前?—前204),汉初将军,赵城人。秦末为刘邦部将,项羽围刘邦于荥阳时,事急纪信伪乘刘邦车出降,刘邦乘隙脱逃,纪信即被项羽杀害;纪昌(古代传说中善于射箭的人)
〈动〉
处理;治理
纪农协功。——《国语·周语上》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陶潜《移居》
又如:纪理(经纪,管理);纪农(治理农事)
通“记”。记录,记载
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左传·恒公二年》
司马子长纪黄帝以至孝武。——《论衡·须颂》
咸用纪宗存主。——张衡《东京赋》
恶能无纪。——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罗缕纪存。——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纪兴(记录兴致);纪功(记载功绩);纪述(记载叙述)
【缅想】释义:
遥想。
《宋书·隐逸传·孔淳之》:“遇沙门释法崇,因留共止,遂停三载。法崇嘆曰:‘缅想人外,三十年矣,今乃倾盖于兹,不觉老之将至也。’”后蜀毛熙震《何满子》词:“缅想旧欢多少事,转添春思难平。”清顾炎武《与戴耘野书》:“一别廿载,每南望乡关,屈指松陵诸君子,何尝不缅想林宗,长怀仲蔚,音仪虽濶,志嚮靡移。”韩北屏《非洲夜话·橘林茶香》:“﹝我﹞站在鸣沙山下,辨认这条东西交通的旧道,缅想当年景象。”
【忘却】释义:
忘记掉。
唐张籍《寄苏州白二十二使君》诗:“此处吟诗向山寺,知君忘却曲江春。”宋张先《满江红·初春》词:“多少恨,今犹昨。愁和闷,都忘却。”《水浒传》第六十回:“吴学究道:‘吴用也在心多时了,不想一向忘却。小生略施小计,便教本人上山。’”李国文《月食》:“有些值得永远记忆,有些应该彻底忘却。”
【忘记】释义:
不记得。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一》:“乃答以岁月之久,皆忘记。”明李贽《与周友山书》:“我亦全然忘记近事,只觉如初时一般,谈説终日。”朱自清《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该做的事没有想到去做。
明张居正《女诫直解》:“你众女将我这教诫的言语,务要勉励,身体力行,不要怠慢忘记了。”陈登科《赤龙与丹凤》十六:“他伸手一摸,军帽忘记戴了,又跑回来找帽子。”
没有感觉到。
宋范成大《西江有单鹄行》:“怀安浦漵暖,忘记云海宽。”清孙枝蔚《九日汪叔定季甪招饮见山楼》诗:“笑声乱落梧桐树,忘记江头羽檄驰。”李準《耕云记》:“电闪着,雷打着,风卷着云……那时我也忘记害怕啦!只觉得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