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冒失
【全拼】 mào shi
【释义】
  • 匆遽;鲁莽。

    《儒林外史》第三八回:“那东西抖擞身上的毛……就狠命的往树枝上一扑,扑冒失了,跌了下来。”《天雨花》第二六回:“一时冒失全不察,口中吐出白光明。”知侠《铁道游击队》第七章:“你别冒失了!同志,现在还不到发狠的时候!”

  • 【例句】 1、他竟冒失地要求增加工资。
    2、 有个学生真冒失, 竟然和教授争论起来.
    3、 当初买那本日记,本来是件够冒失的事。
    4、 我相当冒失地祝你晚安。
    【近义词】 1. 冒失 - 冒昧

    【冒昧】释义:

  • 冒犯,无知而妄为。多用于自谦。

    《后汉书·李云传》:“故敢触龙鳞,冒昧以请。”《晋书·滕修传》:“不胜愚情,冒昧闻诉。”宋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臣不胜区区冒昧圣听,伏竢诛谴。”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陈侍御奏摺》:“谨不揣冒昧,效兹一得。”

  • 引申为鲁莽轻率。

    《朱子语类》卷七六:“今行险徼倖之人虽知险阻,而犹冒昧以进。”《明史·杨恂传》:“使大臣清节素孚,彼安敢冒昧如此?”徐特立《由巴黎致湘学界书》:“谓无技术及法语,又无学费者,不可令其冒昧来往。”

  • 犹苟得。

    宋苏轼《答陈季常书》:“自数年来,颇知内外丹要处。冒昧厚禄,负荷重寄,决无成理。”

  • 犹埋没。

    《白雪遗音·马头调·望夫山》:“奴説奴是冷落的香闺(独自守孤幃)。为甚么将俺恩情都冒昧?”

  • 2. 冒失 - 草率

    【草率】释义:

  • 粗糙简略。

    宋梅尧臣《元日》诗:“草率具盘餐,约略施粉黛。”明唐顺之《答曾石塘总制书》之三:“曩者草率奉书,未悉所怀。”《清史稿·允禩传》:“寻因工部製祈穀坛祖宗神牌草率,阿尔泰驻兵军器粗窳,屡下詔詰责允禩。”沙汀《烦恼》:“院子里只有一列三间泥墙茅顶的房子,两端拖出两间草率搭成的偏屋。”

  • 轻率,不慎重。

    鲁迅《书信集·致章廷谦》:“北京似乎不宜草率前去,看事情略定后再定行止。”鲁迅《且介亭杂文·忆刘半农君》:“但半农的活泼,有时颇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的地方。”老舍《全家福》第二幕:“王仁利?王新英的父亲?不要这么草率地下判断吧!况且他们姐弟都说爸爸早死啦!”

  • 潦草,不工整。

    郭沫若《<管子集校>叙录八》:“唯许氏似喜用破笔焦墨,字迹草率,颇难辨认。”冰心《去国·两个家庭》:“我低头一看,桌上对面有两本书,一本是原文,一本是三哥口述亚茜笔记的,字迹很草率,也有一两处改抹的痕迹。”

  • 3. 冒失 - 莽撞

    【莽撞】释义:

  • 言语、行动轻率鲁莽。

    元周文质《时新乐》曲:“张飞莽撞,大闹卧龙冈。”明王玉峰《焚香记·军情》:“虽不諳兵家这几行精密机,也恰有莽撞来一团麄胆气。”《红楼梦》第十七回:“﹝黛玉﹞自悔莽撞,剪了香袋,低着头一言不发。”茅盾《锻炼》二一:“四面都骚动了,都咒骂这莽撞的冒失鬼。”

  • 4. 冒失 - 轻率

    【轻率】释义:

  • 言行随便;不慎重,不严肃。

    《世说新语·任诞》“王刘共在杭南”刘孝标注引南朝宋明帝《文章志》:“尚性轻率,不拘细行。”宋文天祥《提刑节制司与安抚司平寇循环历》:“然凡言语轻率,便有取败之道。”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八:“对于科学上、艺术上的是非,应当保持慎重的态度,提倡自由讨论,不要轻率地作结论。”

  • 5. 冒失 - 鲁莽

    【鲁莽】释义:

  • 轻率,莽撞。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冯勰》:“彼时亦太鲁莽,竟不立券。”艾芜《我的青年时代》二三:“而他自己的确也是个富有涵养的青年,不善于鲁莽从事。”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八:“他感到自己有点性急,接触汤阿英这样的人要瞻前顾后,想的周到,做的自然,不能有丝毫的鲁莽,更不能性急,要慢慢进行。”参见“卤莽”。

  • 【反义词】 1.冒失 - 仔细

    【仔细】释义:

  • 细心。

    唐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诗:“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元张养浩《十二月兼尧民歌》曲:“泉声响时仔细听,转觉柴门静。”《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只见帘内走出一个女人来,少卿仔细一看,正是凤翔焦文姬。”巴金《秋》三:“不过人若仔细看她的面貌,还可以看出眼角眼尖隐藏着一个寂寞少女的哀愁。”

  • 详细;清晰。

    元耶律楚材《过天山周敬之席上和人韵》:“天涯幸遇知心士,仔细论文共一樽。”《水浒传》第一一四回:“﹝宋江﹞回过脸来这边,又见三四个,都是鲜血满身,看不仔细。”

  • 犹言底细。详细情形。

    《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郭立道:‘也不知他仔细。只见他在那里住地,依旧掛招牌做生活。’”《武王伐纣平话》卷上:“更无一人告与太子,太子不知仔细,方免娘娘之忧也。”

  • 谓精打细算,节俭。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满生是个少年孟浪不肯仔细的人,只道寻着熟人,财物广有;不想托了个空,身边盘缠早已罄尽。”如:日子过得仔细。

  • 小心,当心,留神。

    元刘唐卿《降桑椹》第二折:“哥也看仔细些,莫要掉将下来!”《西游记》第六六回:“那妖精又解搭包儿。行者又叫:‘列位仔细!’太子并众等不知‘仔细’之意。那怪滑的一声,把四大将与太子,一搭包又装将进去。”《红楼梦》第六回:“碰坏一点儿,你可仔细你的皮!”鲁迅《故事新编·理水》:“做官有什么好处,仔细象你的老子,做到充军,还掉在池子里变大忘八!”


  • 2.冒失 - 细心

    【细心】释义:

  • 心思细密。

    明唐顺之《胡贸棺记》:“盖其事甚淆且碎,非特他书佣往往束手,虽士人细心读书者亦多不能为此。”清冒襄《影梅庵忆语》:“姬终日佐余稽查抄写,细心商订。”丁玲《阿毛姑娘》:“于是她拥过阿毛来,细心的替她梳理发髻。”


  • 3.冒失 - 谨慎

    【谨慎】释义:

  • 言行慎重小心,以免发生有害或不幸的事情。

    《穀梁传·桓公三年》:“父戒之曰:‘谨慎从尔舅之言。’母戒之曰:‘谨慎从尔姑之言。’”唐元稹《叙诗寄乐天书》:“朝廷大臣以谨慎不言为朴雅,以时进见者不过一二亲信。”丁玲《母亲》一:“他也不禁有一阵凄凉之感,当然下药是更谨慎了。”


  • 【相关词】 《里约大冒险》 七窍冒火 不感冒 不揣冒昧 丕冒 亲冒矢石 仿冒 伪冒 佯风诈冒 侥冒 侵冒 假冒 偷冒 傻冒 傻冒儿 僭冒 冒上 冒不失 冒乱 冒亲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