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假乱真,冒充。
《魏书·李安世传》:“三长既立,始返旧墟,废井荒毁,桑榆改植,事已歷远,易生假冒。”唐刘餗《随唐嘉话》卷下:“代有《山东士大夫类例》三卷,其士族及假冒者,不见録。”`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情道理书》:“又有李裕松假冒天囯官员,自造金印……逆天背理之行,擢髮难数。”鲁迅《书信集·致赵家璧》:“如来信地址,与此无异,那就不是别人假冒的。”
【假充】释义:
假冒;冒充。
《三国志·魏志·文德郭皇后传》“文帝不从,遂立为皇后”裴松之注引晋王沉《魏书》:“后上表谢曰:‘……诚不足以假充女君之盛位,处中馈之重任。’”《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那空船回去,就揽这行生意,假充座船,请得个官员坐舱,那船头便去包揽他人货物,图个免税之利。”清平步青《霞外攟屑·假充》:“越人以人之诈冒者为假充,有曰假充在行人,或曰假充有钱人。按此二字亦古。”老舍《黑白李》:“他并不假充行家,只信这可以养性。”
【假意】释义:
犹喻意。
汉王符《潜夫论·志氏姓》:“班族类之祖,言氏姓之出,序此假意二篇。”
故意;虚假的情意。
《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婆留假意向袖中一摸,説道:‘在下偶然出来拜一个朋友……不曾带得甚么采来。’”《红楼梦》第二九回:“因你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我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都只用假意试探。”茅盾《昙》:“对于姨太太的假意周旋,她早就不高兴。”
【假装】释义:
故意表现出一种动作、表情或情况来掩饰真相。
老舍《四世同堂》四四:“‘姐!’招弟假装很活泼的过去拉住高第的手,而后咯咯的笑起来,连她自己也不知道笑的什么。”孙厥《新儿女英雄续传》第二章:“杨英假装没有听见,只是对小尤诚恳地说道。”
【充作】释义:
5. 假冒 - 冒充【冒充】释义:
以假充真。
《元典章新集·户部·灾伤》:“﹝官吏﹞据冒充灾伤人户,未纳差税,拟合革拨相应。”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旧相起授他官》:“﹝彭文勤﹞以兄子良馵冒充吏员,为初彭龄劾,降补礼部右侍郎。”叶圣陶《北上日记·二月二十七日》:“此行大部须冒充船员身分,改穿中式短服。”
【冒充】释义:
以假充真。
《元典章新集·户部·灾伤》:“﹝官吏﹞据冒充灾伤人户,未纳差税,拟合革拨相应。”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旧相起授他官》:“﹝彭文勤﹞以兄子良馵冒充吏员,为初彭龄劾,降补礼部右侍郎。”叶圣陶《北上日记·二月二十七日》:“此行大部须冒充船员身分,改穿中式短服。”
【真正】释义:
真实的,名实相符的。
汉王充《论衡·无形》:“假使之然,蝉娥之类,非真正人也。”《北史·崔浩传》:“妄语者多,真正者少。”明李贽《复麻城人书》:“以此见真正高阳酒徒之能知人下士,识才尊贤又如此。”秦牧《面包和盐》:“只有群众,才是历史真正的创造者。”
端正;纯正。
《后汉书·许劭传》:“陶恭祖外慕声名,内非真正。”
借指心地正直的人。
晋葛洪《抱朴子·刺骄》:“訕毁真正,中伤非党。”
确实。
明李贽《复邓石阳书》:“吾谓真正能接赵老之脉者,意者或有待於兄耳。”《官场现形记》第四六回:“你老先生竟能立志戒烟,打起精神替主子办事,真正是国家之福。”赵树理《张来兴》:“等他到局里来了之后,我才真正认识了他的脾气。”
【真确】释义:
真实确切。
宋文天祥《出真州序》:“二路分见予辞真确,乃云:‘安抚亦疑信之间,令某二人便宜从事。’”清吴骞《扶风传信录》:“可覲有‘谁道仙家不受胎,胎成五月便生孩’之句,盖五月而产,必得之真确也。”蒋光慈《鸭绿江上》:“他虽然不愿意真确地对我说,但我总感觉他有伤心的事情。”
【虚伪】释义:
不真实;虚假。
《庄子·盗跖》:“子之道狂狂汲汲,诈巧虚伪事也,非可以全真也,奚足论哉?”《汉书·师丹传》:“朕疾夫比周之徒,虚伪坏化,寖以成俗。”《朱子语类》卷九七:“如恶恶臭,如好好色,十分真实,恁地便是诚;若有八九分恁地,有一分不恁地,便是夹杂些虚伪在内,便是不诚。”鲁迅《彷徨·伤逝》:“她从此又开始了往事的温习和新的考验,逼我做出许多虚伪的温存的答案来,将温存示给她,虚伪的草稿便写在自己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