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蛮横
【全拼】 mán hèng
【释义】
  • 粗暴而不讲理。

    瞿秋白《饿乡纪程》十:“那堂倌絮絮叨叨说,那地俄国人怎样多,谢美诺夫的兵怎样蛮横,穷党来了,又不知道怎么样?”闻一多《最后一次的讲演》:“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

  • 犹猛烈。

    杨朔《月黑夜》:“风雨的势头不但不减,反而更加蛮横。”

  • 【例句】 1、一副蛮横的态度 [傲慢的女人]
    2、 你不先收拾一下那蛮横的小子吗?
    3、 交互产品加重人们的困难的原因之一是其并不表现的像汽车或锤子那样;相反,他们蛮横地要求我们融入在某个对话中——通知我们的不足之处并从我们这里要答案。
    4、 “奎瓦富先生什么也没有放弃,”这位夫人用很蛮横的声音说。
    【近义词】 1. 蛮横 - 凶横

    【凶横】释义:

  • 凶恶蛮横。

    《南史·陈纪上》:“贼龕凶横,陵虐具区,阻兵安忍,凭灾怙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七回:“那魔头虽然凶横,一见了外国人,便吓得屁也不敢放了。”

  • 谓凶害,凶灾。

    前蜀杜光庭《张道衡常侍还愿醮词》:“幸脱锋鉦,免罹凶横,皆承廕护,倍切兢荣。”

  • 凶恶蛮横。

    前蜀杜光庭《贺诛刘知俊表》:“刘知俊以兇横暴常,已诛戮讫者,罪恶贯盈,人神共愤。”《儿女英雄传》第八回:“那个头陀尤其兇横异常,怎的姑娘你轻描淡写的就断送了他?”曹禺《雷雨》第二幕:“十几年来就象刚才一样的凶横,把我渐渐地磨成了石头样的死人。”

  • 2. 蛮横 - 凶狠

    【凶狠】释义:

  • 凶恶狠毒。

    《隋书·越王杨侗传》:“本性兇狠,恣其贪秽。”《元典章新集·刑部·毁伤肢体》:“魏畴兇狠残忍。”鲁迅《呐喊·狂人日记》:“当初,他还只是冷笑,随后眼光便凶狠起来。”

  • 指凶恶狠毒的人。

    唐杜牧《郡斋独酌》诗:“腥羶一扫洒,兇狠皆披攘。”

  • 犹凶猛。

    《水浒传》第一○五回:“因强人兇狠,官兵又损失了若干。”瞿秋白《乱弹·菲洲鬼话》:“狗给我们看家,牠是多么凶狠和忠实呵。”

  • 3. 蛮横 - 强横

    【强横】释义:

  • 亦作“彊横”。骄横跋扈;强硬蛮横。亦指骄横跋扈、强硬蛮横的人。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昭子如宋聘,且逆之”晋杜预注:“平子人臣,而因卿送,季氏强横。”《后汉书·鲍永传》:“永以吏人痍伤之后,乃缓其衔轡,亦诛彊横而镇抚其餘,百姓安之。”《宋史·王审琦传》:“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四库全书总目·别集二三·怀麓堂集》:“东阳如衰周弱鲁,力不足御强横,而典章文物尚有先王之遗风。”冯沅君《贞妇》:“强横而多力的他,抓着她直象鹞子抓小鸡一般,哪能挣得脱。”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四三章:“剑平粗暴而又强横地拉着四敏,硬要把他背到背上去。”

  • 4. 蛮横 - 野蛮

    【野蛮】释义:

  • 不文明;没有开化。

    梁启超《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第一章:“常任首领之有大功於本羣者,威德巍巍,慴服羣类,及其死也,以为神而祀之,而其子孙又利用野蛮时代之宗教迷信也。”胡适《美国的妇人》:“那些外国传教的人,回到他们本国去捐钱,到处演说我们中国怎样的野蛮不开化。”巴金《利娜》上篇:“他很少笑过,也不爱玩,又不肯跳舞。总之,他好像是一个野蛮人。”亦指没有开化的人。《水浒后传》第二回:“﹝毛豸﹞笑道:‘娘子,我这孩子刚刚满月,撞到野蛮这担东西送上门,值一二千两银子,也是彩头。’”鲁迅《故事新编·起死》:“你敢动手?这不懂哲理的野蛮!”

  • 蛮横。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

  • 指蛮横的行为。

    萧三《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和初期革命活动》三九:“代表们叫工人们全体立即蹲下,说:‘我们只是为了要一碗饭吃,赤手空拳,不是什么造反。你们有卫兵,举‘大令’,要杀人,看是谁动野蛮!’”

  • 5. 蛮横 - 霸道

    【霸道】释义:

  • 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与“王道”相对。

    《荀子·王制》:“故明其不并之行,信其友敌之道,天下无王霸主,则常胜矣。是知霸道者也。”三国魏曹植《七启》:“此霸道之至隆,而雍熙之盛际。”唐张九龄《对所举道侔伊吕科策》之二:“王道务德,不来不强臣;霸道尚功,不伏不偃甲。”鲁迅《且介亭杂文·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在中国的王道,看去虽然好像是和霸道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这之前和之后,一定要有霸道跑来的。”

  • 强横,蛮不讲理。

    《红楼梦》第七二回:“我虽如此説了这样行,到底也得你姑娘打发个人叫他女人上来,和他説更好些。虽然他们必依,然这事也不可霸道了。”《三侠五义》第四四回:“他乃是已故威烈侯葛登云的外甥,极其强梁霸道,无恶不做。”老舍《龙须沟》第二幕第二场:“真霸道的,咱们不轻易放过去。”

  • 指强横无理的人。

    梁斌《红旗谱》十三:“估摸老霸道要给咱过不去。”

  • 猛烈,厉害。

    《老残游记》第十四回:“今年这水,真霸道!一来就一尺多;一霎就过了二尺!”

  • 【反义词】 1.蛮横 - 友善

    【友善】释义:

  • 亲密友好。

    《汉书·息夫躬传》:“皇后父特进孔乡侯傅晏与躬同郡,相友善。”唐元稹《上令狐相公诗启》:“稹与同门生白居易友善。”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六·考功诗》:“公与文光禄太青友善。”朱德《寄东北诸将》诗:“邻居友善长相问,仁里安康永莫移。”


  • 2.蛮横 - 和善

    【和善】释义:

  • 和悦;温和善良。

    《北史·恩幸传·和士开》:“吐根性和善,颇有计策。”《礼记·玉藻》“燕居告温温”唐孔颖达疏:“色尚和善,教人使人之时,唯须温温,不欲严慄。”丁玲《韦护》第二章:“她笑着望那听差,是一个很干净和善的年轻人。”


  • 3.蛮横 - 和蔼

    【和蔼】释义:

  • 性情温和,态度可亲。

    清黄钧宰《金壶浪墨·陈在衡》:“陈在衡先生,和蔼有风趣。”鲁迅《彷徨·离婚》:“但不知怎的总觉得他其实是和蔼近人,并不如先前自己所揣想那样的可怕。”冰心《张嫂》:“李老夫妇是山西人,为人极其慈祥和蔼。”


  • 4.蛮横 - 温和

    【温和】释义:

  • 指性情、态度、言语等温柔和平。

    《汉书·王莽传下》:“后谊明,母道得,温和慈惠之化也。”宋张齐贤《洛阳缙绅旧闻记·安中令大度》:“中令长子守忠,温和多礼。”清俞蛟《潮嘉风月记·丽品》:“虽不嫺文翰,而吐属温和。”老舍《二马》第五段三:“马威皱着眉,板着脸,眼睛里一点温和的样儿也没有。”

  • 指气候不冷不热。

    《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罽宾地平,温和,有目宿,杂草奇木。”《醒世恒言·施润泽滩阙遇友》:“又蚕性畏寒怕热,惟温和为得候。”朱自清《旅欧杂记·威尼斯》:“这里没有什么煤烟,天空干干净净;在温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透明的。”

  • 指物体具备使人感到暖和的适当温度。

    元胡祗遹《一半儿·四景》曲:“被儿底梦难成,一半儿温和一半儿冷。”


  • 【相关词】 东蛮 东谢蛮 乃蛮 乌蛮 乌蛮髻 乌蛮鬼 五水蛮 八蛮 六蛮 凶蛮 刁蛮 刁蛮公主 动蛮 十样蛮笺 南蛮 南蛮子 南蛮鴂舌 南蛮鴃舌 南诏蛮 吓蛮书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