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埋伏
【全拼】 mái fú
【释义】
  • 谓隐伏起来待机行动。多用于军事方面。

    《三国演义》第六四回:“两岸都是芦苇蒹葭,可以埋伏。”《水浒传》第四一回:“再又教石勇、杜迁扮做丐者,去城边左近埋伏。”老舍《茶馆》第三幕:“老师们,快走!他们埋伏下了打手!”

  • 指埋伏者。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则怕他那里有埋伏。”《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像这等险恶所在,他们必有埋伏。”老舍《四世同堂》四七:“还早,这么早出门,会招那两个埋伏起疑!”

  • 藏匿。

    宋叶适《答少詹书》:“而少詹若不相信,反以不肖者为隐藏埋伏,不能尽切磋琢磨之道,此某之所以疑愧而不敢深言也。”元王实甫《破窑记》第三折:“明晃晃腰间甚物,怎想你那身上埋伏。”

  • 谓安排伏笔。

    清李渔《怜香伴·闻试》:“我如今只説父母在日曾受过石家之聘,后来两家迁播,音信不通,埋伏一句,为下文张本。”

  • 【例句】 1、强盗埋伏着等待有钱的旅客。
    2、 埋伏 (以待…)
    3、 只要我们跟进去,他们就能轻易地打我们一个埋伏
    4、 敌军怕遭埋伏,战战兢兢地向前移动。
    【近义词】 1. 埋伏 - 匿伏

    【匿伏】释义:

  • 隐藏,潜伏。

    黄谷柳《虾球传·梦见红裤小姑娘》:“虾球、牛仔匿伏在沙河基督教浸信会孤儿院背后的草丛中,整天不敢出来。”黄谷柳《人鬼殊途》:“只有鳄鱼头一个人,他只身匿伏在海滩边的石岩中。”

  • 2. 埋伏 - 潜伏

    【潜伏】释义:

  • 亦作“潜伏”。隐藏;埋伏。

    《逸周书·时训》:“苦菜不秀,贤人潜伏;靡草不死,国纵盗贼。”《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权以大兵潜伏於阜陵俟之,凌觉而走。”《北史·拓拔顺传》:“长子朗,时年十七,枕戈潜伏积年,乃手刃康奴,以首祭顺墓,然后诣闕请罪。”杨朔《万古青春》:“天一黑,部队便在预定的潜伏地带移动。”

  • 3. 埋伏 - 潜匿

    【潜匿】释义:

  • 亦作“潜匿”。隐藏。

    《初学记》卷二引晋傅玄《喜霁赋》:“悦氛电之潜匿兮,乐天鉴之孔明。”《资治通鉴·隋恭帝义宁元年》:“我一妇人,易以潜匿,当自为计。”《清史稿·兵志四》:“诚恐江南、安徽、河南、山东从前被兵处所,不免伏莽潜匿,乘隙为害。”何其芳《画梦录·岩》:“于是极端的苦辛遂潜匿于一个无语的灵魂。”

  • 4. 埋伏 - 窜伏

    【窜伏】释义:

    1.逃匿;隐藏。
    5. 埋伏 - 隐藏

    【隐藏】释义:

  • 躲避;躲藏。

    《楚辞·东方朔<七谏·沉江>》:“怀计谋而不见用兮,巖穴处而隐藏。”王逸注:“士曰隐,宝曰藏。”《三国志·吴志·陆凯传》:“邪臣在位,贤哲隐藏。”鲁迅《书信集·致胡今虚》:“你说我最近二三年来,沉声而且隐藏,这是不确的。”《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唯有子胥逃逝,目下未获……隐藏之者,法有常刑。”

  • 掩盖,掩饰。

    汉王充《论衡·知实》:“虞舜大圣,隐藏骨肉之过。”元关汉卿《绯衣梦》第二折:“姐姐,这件事敢隐藏不住。”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朝鲜人》:“我问起敌情,他像竭力向我隐藏着什么。”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往往看不见这种群众的‘革命性’,看不见他们的笨拙的守旧的口号背后隐藏着革命的价值。”

  • 隐晦,不直露。

    鲁迅《书信集·致杨霁云》:“先生的序,我看是好的,我改了一个错字,但结末处似乎太激烈些,最好是改得隐藏一点。”

  • 【反义词】 1.埋伏 - 暴露

    【暴露】释义:

  • 露在外面,无所遮蔽。

    《荀子·王制》:“兵革器械者,彼将日日暴露毁折之中原,我今将脩饰之,拊循之,掩盖之於府库。”《汉书·严助传》:“今方内无狗吠之警,而使陛下甲卒死亡,暴露中原,霑渍山谷。”宋曾巩《瀛州兴造记》:“是日大雨,公私暴露,仓储库积,无所覆冒。”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施二》:“僧房数十间,强半倾圮,佛像暴露,鐘鱼闃寂。”

  • 显露;揭露。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后娶》:“播扬先人之辞迹,暴露祖考之长短,以求直己者,往往而有。”峻青《海啸》第四章:“再等一等吧,嫚姑子,免得暴露目标。”徐迟《狂欢之夜》:“他暴露了罪恶的魔鬼们的罪行和原形,当着全民族的面大声地讽刺嘲笑他们。”


  • 【相关词】 《活埋》 不伏烧埋 伏埋 假埋 十面埋伏 千金埋骨 变迹埋名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土埋半截 坑埋 埋三怨四 埋伏 埋伏圈 埋儿 埋儿奉母 埋光 埋冤 埋剑 埋匿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