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言冷语地讥讽。
《艺文类聚》卷七九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君年少,何以轻穿文凿句,而妄讥誚老子邪?”《宋史·孙全照传》:“全照深刻,常虑人以严察议己,今授此州,似涉讥誚。”茅盾《子夜》七:“李玉亭忸怩地回答,想起范博文和吴芝生他们说过的一些讥诮话,心里又不自在起来了。”
【挖苦】释义:
用刻薄的话讥笑人。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説是测字先生看《经世文编》,看来他还想做官,还想大用呢。从此就三三两两,时来挖苦。”《官场现形记》第四七回:“施藩臺文理虽不甚清通,然而极爱掉文,又喜欢挖苦。因为萧臬臺是江西人,他背后总要説他是个锯碗的出身。”巴金《秋》十二:“大表哥,你在挖苦我,我哪儿说得上用功。”
【讥嘲】释义:
讥讽嘲笑。
宋司马光《酬王安之闻罢真率会》:“既处讥嘲地,谁为长厚人。”清梁章鉅《退庵随笔·躬行》:“君子之文,以不磨灭为幸。非君子则以不磨灭为不幸;使后人一番瀏览,一番讥嘲,不如磨灭之乾浄矣。”艾芜《流离》:“有的又现出不满的样子,讥嘲地说:‘真是!五千元一碗的干饭不吃,要出来喝五千元一碗的清米汤!’”
【讽刺】释义:
以婉言隐语相讥刺。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刺者,达也,诗人讽刺。《周礼》三刺,事叙相达,若针之通结矣。”唐高骈《途次内黄马病寄僧舍呈诸友人》诗:“依违讽刺因行得,澹泊供需不在求。”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别人走路的样子,好像对梁建也是一种嘲笑和讽刺。”
文艺创作中的表现手法之一。用讥刺或嘲讽的笔法,描写社会生活中的种种。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什么是“讽刺”?》:“一个作者,用了精炼的,或者简直有些夸张的笔墨--但自然也必须是艺术的地--写出或一群人的或一面的真实来,这被写的一群人,就称这作品为‘讽刺’。”
【吹捧】释义:
吹嘘捧场。
巴金《“长官意志”》:“他们随便胡说什么,都有人吹捧。”《十月》1981年第5期:“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互相吹捧,不足为奇。”
【贬低】释义:
降低对人或事物的评价。
《儿女英雄传》第十回:“又因他自己是个女孩儿,看着世间的女孩儿自然都是一般的尊贵,未免就把世间这些男子贬低了一层。”霍松林《<瓯北诗话>校点后记》:“过去有不少人认为韩孟胜过元白,而用‘轻俗’二字贬低元白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