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刺几”。犹言讥刺。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不得意,乃著书,上採《春秋》,下观近世,曰《节义》、《称号》、《揣摩》、《政谋》,凡八篇。以刺讥国家得失,世传之曰《虞氏春秋》。”《淮南子·泰族训》:“刺几辩义者,《春秋》之靡也。”宋苏轼《参寥子真赞》:“外尩柔而中健武,与人无竞,而好刺讥朋友之过。”朱自清《<古诗十九首>释》:“他们的来往,无非是趋势利、逐酒食而已。这就带些刺讥了。”
标准版 | 客户端
合作/定制QQ:1225976870
网尚实用查询 2011-2023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