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官府征收钱粮时以弥补损耗为名额外加征的部分。
明陈士元《俚言解》卷二:“耗米之名,起自五代周显德年。詔云:漕运自晋汉以来,不给斗耗,纲吏多以亏欠抵死,自合每石给耗一斗。至宋詔止絶之。今之俗,则里胥或藉耗米名色害及纳户矣。”《清文献通考·国用五》:“耗米每正额米一石,江南加徵三斗,浙江四斗。”参见“耗羡”。
标准版 | 客户端
合作/定制QQ:1225976870
网尚实用查询 2011-2023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