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封闭,使不能畅通。
章裕昆《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四十二标三营右、后两队堵塞武胜关,前、左两队防守花园、祁家湾一带。”巴金《沉落》:“他忽然闭了嘴,仿佛一阵悲痛堵塞了他的咽喉。”
【停顿】释义:
停留安顿。
唐杜宝《大业杂记》:“每两驛置一宫,为停顿之所。”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於是停顿行装,携健儿数人,踰岭寻虎穴所在。”沈从文《牛》:“他同那牛停顿在一个地方。”
耽搁;停止。
清薛福成《滇缅分界大概情形疏》:“又值外部诸员避暑在外,稍有停顿。”鲁迅《书信集·致李秉中》:“我于前年起,曾编《奔流》,已出十五本,现在停顿半年,似书店不愿更印也。”孔厥《新儿女英雄续传》第二一章:“然而牛刚的胳膊围得紧紧的,谈话也一直没有停顿,因此他并没有找到走开的机会。”
【断绝】释义:
原来连贯的不再连贯;原来有联系的失去联系。
《管子·幼官》:“方外旗物尚白,兵尚剑,刑则绍昧断絶。”尹知章注:“其用刑则断昼之昧断絶而戮之也。”唐綦毋潜《春泛若耶》诗:“幽意无断絶,此去随所偶。”梁斌《红旗谱》四五:“学校和外界断绝了联系。”
犹拒绝。
《东观汉记·明德马皇后传》:“及上欲封诸舅,太后輒断絶曰:‘吾计之熟矣,勿有疑也。’”
妙绝;绝无仅有。
唐张鷟《游仙窟》:“细腰偏爱转,笑脸特宜嚬。真成物外寄稀物,实是人间断絶人。”
彻底。
清李渔《比目鱼·肥遁》:“夫人,不是我迟疑观望,只因有心辞官,要辞箇断絶,不要辞了官头,又留箇官尾。”
形容极其悲伤。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五:“伯文以次呼家中大小,久之,悲伤断絶,曰:‘死生异路,不能数得汝消息,吾亡后,儿孙乃尔许大!’”南朝宋鲍照《东明行》:“涕零心断絶,将去復还诀。”宋苏轼《中秋月寄子由》诗之二:“欲和去年曲,復恐心断絶。”
指死亡。
《世无匹》第一回:“非烟哀慟痛恨,又被老鴇羞辱了一场,当夜悬梁自尽。权一庵闻知断絶,心中甚觉畅快。”
判决完毕。
宋王安石《赐敕奖谕权大理少卿蔡冠卿》:“四月一日已前下寺公案,并已断絶。”
【淤塞】释义:
谓水道阻塞不畅通。
宋苏轼《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父老皆云,若运河淤塞,远则五年,近则三年,率常一开。”《明史·河渠志四》:“且江潮涌沙,淤塞难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三回:“往常职道晋省,看见南京城里的河道也淤塞的了不得。”田汉《洪水》:“河床高,淤塞起来,自然就容易决口。”
【窒碍】释义:
障碍;阻碍。
宋苏辙《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庶几推行而终有窒碍,乞下有司早议成法。”明顾大典《青衫记·赎衫避兵》:“叹穷途多窒碍;死和生,成和败,难闪难猜。”鲁迅《准风月谈·“推”的馀谈》:“假如你怕占不到铺位,一早带着行李下船去罢,统舱里全是空铺,只有三五个人们。但要将行李搁下空铺去,可就窒碍难行了。”
不明了;疑难。
《朱子语类》卷五二:“须待十分晓得,无一句一字窒碍,方可看别处去。”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下:“但有问难的人,胷中窒碍,圣人被他一难,发挥得愈加精神。”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七:“秀州诗人吴文溥,别十五年,今秋忽来,诗已付梓,读之,转多窒碍,不如从前之明秀。”
执着;拘泥。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拘泥》:“《论语》但云‘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并未云‘子于是日歌则不哭’也。如颐(程颐)言则是日欢庆,即闻父母之丧,亦不奔耶?多见其窒碍也已。”
【阻塞】释义:
水流、交通等因被某物堵塞而不能通过。
明陈子龙《募练水师疏》:“风尘阻塞,未达中朝。”清孙枝蔚《代书寄呈大兄伯发》诗:“行人无阻塞,寄遗岁不虚。”
闭塞不通。
杨朔《黄河之水天上来》:“以往几千年,这一带山岭阻塞,十分荒寒。”
使堵塞不通。用于抽象事物。
明王琼《双溪杂记》:“南北科道官亦交章论劾泽(彭泽)阻塞言路。”《清史稿·高宗纪一》:“八月丙子,御史张湄劾诸大臣阻塞言路。”
【阻碍】释义:
阻挡住,使不能顺利通过或发展。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三》:“汉水又东,谓之涝滩……又东为浄滩,夏水急盛,川多湍洑,行旅苦之,故谚曰:‘冬涝夏浄,断官使命。’言二滩阻碍。”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二》:“津济阻碍,人畜数有溺死者。”茅盾《昙》:“父亲不是不钟爱她,但父亲薄待她的母亲,而况又阻碍了她的光明热烈的前程。”
起阻碍作用的事物。
《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却説顾全武打了越州兵旗号,一路并无阻碍,直到越州城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回:“近日已经有了机缘,可惜还有一点点小阻碍。”茅盾《大鼻子的故事》:“这当儿,队伍的头阵似乎碰了阻碍。”
【畅通】释义:
毫无阻碍地通行或通过。
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四:“自六月中旬发动攻势以后……打通了安(安庆)合(合肥)公路,使北路的进军畅通无阻。”曹靖华《飞花集·前沿风光无限好》:“火车、汽车、人行车马,同时畅通。”
【疏通】释义:
亦作“踈通”。通达。
《礼记·经解》:“疏通知远,《书》教也。”《史记·五帝本纪》:“﹝顓頊﹞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汉书·匡衡传》:“治性之道,必审己之所有餘,而强其所不足。盖聪明疏通者戒於大察,寡闻少见者戒於雍蔽。”宋司马光《为庞相公让官表》:“臣识昧疎通,学非殫洽。”章炳麟《检论·订孔下》:“故疏通知远者恕,文理密察者忠。”
俊爽;爽朗。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康(嵇康)子绍,清远雅正;涛(山涛)子简,疎通高素。”《晋书·王濬传》:“晚乃变节,疏通亮达,恢廓有大志。”《周书·梁臺传》:“臺性疎通,恕己待物。至於蒞民处政,尤以仁爱为心。”
疏浚;开通。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大禹疏通,谓之孟门。”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中:“唐时,黄河不闻有决溢之患……而汴河亦不闻疏通之事。”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五:“且又建闸疏通一切沟洫渠堰。”
引申为沟通,关说。
《孽海花》第二一回:“不言唐卿出了龚府,去托袁尚秋疏通杨越常的事。”老舍《茶馆》第三幕:“官方上疏通好了没有?”
贯通;流通;畅通。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沽水》:“沽水又南出峡,夹岸有二城,世谓之独固门,以其藉险凭固,易为依据,巖壁升耸,疎通若门,故得是名也。”宋苏舜钦《谘目三》:“方今之急,莫急於货财。主计者十餘年来相习其弊,不务经久疏通之术。”清史致谔《禀左宗棠》:“现在杭省克復,道路疏通。”
亦作“踈通”。剖析阐释。
《汉书·儒林传·孟喜》:“喜好自称誉,得《易》家候阴阳灾变书,诈言师田生且死时枕喜厀,独传喜,诸儒以此耀之。同门梁丘贺疏通证明之,曰:‘田生絶於施讎手中,时喜归东海,安得此事?’”颜师古注:“疏通,犹言分别也。”唐杜甫《送从弟亚赴安西判官》诗:“兵法五十家,尔腹为篋笥。应对如转丸,疏通略文字。”金王若虚《<论语辨惑>序》:“彼其推明心术之微,剖析义利之辨,而斟酌时中之权,委曲疏通,多先儒之所未到,斯固有功矣。”清黄宗羲《<易学象数论>序》:“世儒过视象数,以为絶学,故为所欺。余一一疏通之。”章炳麟《文学说例》:“拾遗苴漏,发为凡例,疏通古文,固后学之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