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熬炼
【全拼】 áo liàn
【释义】
  • 加热提炼。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铜》:“凡‘倭铅’古书本无之,乃近世所立名色。其质用炉甘石熬炼而成。”《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又把那耗精劳形的躯壳要降伏他金石熬炼之药,怎当得起?”

  • 磨炼。

    元尚仲贤《三夺槊》第四折:“那回是真个今番演,越显得俺经熬炼。”《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虽比不得李亚仙、梁夫人恁般大才,却也在千辛百苦中熬炼过来。”许杰《<冬至集文>题记》:“已经经过了熬炼,连所谓绝望悲观,也几乎是淡淡的。”

  • 忍受折磨。

    《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二沉﹞被杨总督严刑拷打,打得体无完肤。沉袞、沉褒熬炼不过,双双死于杖下。”《天雨花》第二二回:“娇生惯养如花质,怎禁熬炼这般形?”

  • 【例句】 1、油脂;动物脂软的或溶化的动物油脂,尤指过的
    2、 我你,却不像银子。你在苦难的炉中,我拣选你。
    3、 智慧人中有些仆倒的,为要其余的人,使他们清净洁白,直到末了。因为到了定期,事就了结。
    4、 油渣动物油脂在后剩下的不溶的残渣
    【近义词】 1. 熬炼 - 磨练

    【磨练】释义:

  • 见“磨鍊”。

  • 揣摩修饰。

    《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马坠》:“试期已到,黄生只得随例入场,举笔一挥,絶不思索。他也只当应个故事,那有心情去推敲磨练。”

  • 2. 熬炼 - 训练

    【训练】释义:

  • 教授并使之操练,以掌握军事纪律和技能。

    唐李骘《徐襄州碑》:“常令教习,不杂抽差,训练无时,以为备御。”宋宋祁《减边兵议》:“况所抽兵士,虽在内郡,其校习训练,一如边上。”

  • 泛指教授并使之练习某种技能,掌握某种本领或知识。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二一:“工厂为了训练职工,每日于工作以外,晚上也有一小时功课,所教的是制图、计算公式,及关于材料等普通的知识。”

  • 3. 熬炼 - 锻炼

    【锻炼】释义:

  • 亦作“锻炼”。

    1.冶炼锻造。汉王充《论衡·率性》:“夫铁石天然,尚为锻鍊者变易故质,况人含五常之性,贤圣未之熟锻鍊耳,奚患性之不善哉?”唐郭震《古剑篇》:“良工锻鍊凡几年,铸得寳剑名龙泉。”鲁迅《故事新编·铸剑》:“便将铁捧回家里来,日日夜夜地锻炼,费了整三年的精神,炼成两把剑。”

  • 比喻锤炼文辞。

    唐柳宗元《送辛殆庶下第游南郑序》:“为文无谬悠迂诬之谈,锻鍊翦截,动可观采。”明唐顺之《万思节工于诗而近又学射次韵答之》:“衣鉢寂寥吾且老,文章锻鍊子能工。”田北湖《论文章源流》:“不加锻鍊,组儷於自然。”

  • 精练。《新唐书·舒元舆传》:“其文锻鍊精粹,出入今古数千百年。”元辛文房《唐才子传·严维》:“诗情雅重,挹魏晋之风,锻鍊鏗鏘,庶少遗恨。”郭沫若《历史人物·王安石》:“王安石的文章锻炼含蓄,收敛沉着,很有深度。”

  • 罗织罪名,陷人于罪。《后汉书·韦彪传》:“锻鍊之吏,持心近薄。”李贤注:“言深文之吏,入人之罪,犹工冶陶铸锻鍊,使之成孰也。”宋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既付狱吏,必欲寘之死,锻鍊久之不决。”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官尚欲以逼污投环,锻鍊罗织。”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在‘统一战线’这大题目之下,是就可以这样锻炼人罪,戏弄威权的?”

  • 拷打折磨。

    明陶宗仪《辍耕录·鞫狱》:“吏隶辈奉承上意拷掠锻鍊,靡所不至。”清昭槤《啸亭续录·李赓芸之死》:“公不服,以輈拍案厉声詬之,日夜锻鍊不休。”《天讨·望帝<四川讨满洲檄>》:“虏一日不去,吾蜀人一日不处拷掠锻鍊之下矣。”

  • 在艰苦中经受考验,增长才干。

    唐杜甫《奉赠太常张卿二十韵》:“顾深惭锻鍊,才小辱提携。”清赵翼《瓯北诗话·查初白诗》:“入京以后,角逐名场,奔走衣食,閲歷益久,锻鍊益深。”

  • 指通过体育运动使身体强壮。

    蔡元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只要在心理上使学生彻底明白体育的目的,是为锻炼自己的身体,不是在比赛争胜上,要使他们望正鹄做去。”

  • 4. 熬炼 - 陶冶

    【陶冶】释义:

  • 陶工和铸工。

    《墨子·节用中》:“凡天下羣百工,轮车鞼匏,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孟子·滕文公上》:“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

  • 谓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

    《荀子·王制》:“故泽人足乎木,山人足乎鱼,农夫不斵削、不陶冶而足械用,工贾不耕田而足菽粟。”《明史·职官志一》:“虞衡典山泽採捕陶冶之事。”郑观应《盛世危言·学校》:“技艺院者,汽机、电报、採矿、陶冶、製炼、织造等事。”

  • 制作和烧炼(陶瓷器)。

    清朱琰《陶说·陶冶图说》:“由内廷交出陶冶图二十张,次第编明,为作图説,进呈御览。”

  • 陶铸。教化培育。

    《汉书·董仲舒传》:“臣闻命者天之令也,性者生之质也,情者人之欲也。或夭或寿,或仁或鄙,陶冶而成之,不能粹美。”颜师古注:“陶以喻造瓦,冶以喻铸金也。言天之生人有似於此也。”宋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所谓陶冶而成之者何也?亦教之、养之、取之、任之有其道而已。”清唐孙华《夏日斋中读书》诗之五:“陶冶发性灵,金玉出顽矿。”邹韬奋《抗战以来》二二:“这伟大时代的洪炉,陶冶了多少中国现代的青年战士,陶冶了多少中国未来的青年战士!”

  • 谓怡情养性。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至於陶冶性灵,从容讽諫,入其滋味,亦乐事也。”唐杜甫《解闷》诗之七:“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

  • 【相关词】 备受煎熬 打熬 淳熬 炮熬 热熬翻饼 烹熬 焦熬 焦熬投石 煎熬 熬不住 熬不过 熬出头 熬刑 熬困 熬夜 熬头儿 熬姜呷醋 熬审 熬心 熬心费力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