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天地

天地·第二节

  夫子曰:“大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1)!君子不可以不刽心焉。无为为之之谓天(3),无为言之之谓德(4),爱人利物之谓仁,不同同之之谓大(5),行不崖异之谓宽(6),有万不同之谓富(7)。故执德之谓纪(8),德成之谓立,循于道之谓备(9),不以物挫志之谓完(10)。君子明于此十者,则韬乎其事心之大也了(11),沛乎其为万物逝也(12)。若然者,藏金于山,藏珠于渊,不利货财,不近富贵(13);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14),不以王天下为己处显(15)。显则明,万物一府(13),死生同状。”

【注释】

  (1)洋洋乎:广漠无涯的样子。
  (2)刳(kū)心:刻为挖空之意,如割木为舟。割心不是把心挖掉,而是把心智,也就是有意的思虑清除干净,保持心之虚静。
  (3)无为力之:任物循性自化,不加外力干预。
  (4)无为言之,即不言之言,用沉默无言显示物之真实本性,即是德。
  (5)不同同之:能透过事物千差万别的外在形式看到它们本质的玄同齐一。这就是大,大即道也。
  (6)崖异:偏执怪异,不随俗。宽:宽容。
  (7)有万不同:拥有千差万别之物。
  (8)执:持守,纪:纲纪,持守德性就是把握了道之纲纪。
  (9)循:遵循,备:完备。
  (10)挫,扰乱之意。完:道德完美。把外界之毁誉、荣辱、是非、得夫混同如一,一样看待,下因这些扰乱心志的宁静,就是道德完美。
  (11)韬:包容蕴藏。
  (12)沛乎:流动无滞碍,为:与。逝:往,指万物运动变化之趋势、趋向。
  (13)不利货财:不贪求货物钱财。
  (14)拘:揽取。私分:犹私有也。
  (15)为己处显:自以为处在显要出众地位。
  (16)万物一府:混同物我,万物齐一的一种意识境界。

【译文】

  先生说:“道是覆盖和承载万物的,辽阔广大而无边际。君子不可不虚静其心去效法它。任物循性自化,不加外力干扰就是天,用静默无言以显示物性的本来状态就是德,对民物普施慈爱和恩惠就是仁,能透过事物千差万别的外在形式看到它们的玄同齐一就是大,行事不偏执怪异就是宽容,拥有千差万别之物就是富有。所以说持守德性就是把握了纲纪,道德修养完成就是自立,遵循大道去作就能完备,不被外物扰乱心意的虚静就是道德完美。君子明白上述十个方面,就是包容万事心量广大之人,自如无碍地与运动变化的万物合一。如果能这样,就可任黄金藏在深山里,宝珠藏在深渊中,不贪求货物钱财,不喜保守富贵;不因长寿而乐,不因夭折而哀,不因通达而觉得光荣,不因穷困而觉得耻辱;不收取世上全部利益为己私有,不因作天下之王而自以为处在显赫地位。不自以为显赫而彰明,万物与我齐一,死生本无两样。”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