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第一节
天地虽大,其化均也(1);万物虽多,其治一也(2);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3),故曰,玄古之君天下(4),无为也,天德而已矣(5)。以道观言而天下之君正(6),以道观分而君臣之义明(7),以道观能而天下之官治,以道泛观而万物之应备(8)。故通于天地者,德也;行于万物者,道也;上治人者(9),事也;能有所艺者(10),技也。技兼于事,事兼于义(11),义兼于德,德兼于道,道兼于天。故曰,古之畜天下者(12),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工(13),渊静而百姓定(14)。《记》曰:“通于一而万事毕(15),无心得而鬼神服。”
【注释】
(1)均:均等、相同之意。其化均:天地广大,其按自性运动变化却是均等的。
(2)其治一也:治之义指循性自得,不靠外力强制,与一般意义的治不同。意力万物虽然众多,但循性自得,自足其性这一性质是一样的。
(3)原:本也。原于德:以德为本。德即自性与道的合一,以德为本,对万物不加干预,则万物无不任性自足。成千天:天即自然。君无为,使民物自生自成,自足其性,则是成于天也。
(4)玄古;远古。指三皇以前行无为而治的至德之世。
(5)天德:自然之德。
(6)言:名称。前篇《在宥》最后一段讲,道有天道和人道,天道是主。人道是从,天道无为而尊,人道有为而累。以天道来看待君,君就应当行无为而治,君无为也就名实相合而归于正。
(7)分:名分、职分。君臣各有不同的名分和职责,二者各自循名责实,尽其职分而下相乱,则君臣之义分明。
(8)泛观:博观一切事物。万物之应备:能博观万物,按物性加以裁制利用,则万物可供应用者无不齐备。
(9)上治人者:居上位统治人民的人。
(10)艺:技艺,指有某种专长、特长。
(11)兼:统属、支配之意。技兼干事:完成一件事需多种有专长之人,这些人要服从统一筹划安排.在各个环节上为统一事业尽力,而不能各行其是,任意妄为,就是技兼于事。事兼于义,行事要合义,受义支配。
(12)畜:养也,亦即治理、管理之意。
(13)万物化,万物循其本性,自行生化。
(14)渊静:与《在右》篇“渊默而雷声”之“渊默”义同,形容得道之君主深沉静默的仪态。
(15)《记》一种古代传记之书,具体所指无考。一,指大道。毕:完成。
【译文】
天地虽然广大,其按自性运动变化却是相同的;万物虽然众多,其循性自得却是一样的;民众虽然众多,其主宰者只有君主。君主以德为本而顺天道无为而成功。所以说,远古之君治理天下,行无为而治,顺应天道自然而已。用道来看待名称,则天下君主行无为之道而归于正;用道来观察名分,则君臣各按其名分尽职责,则君臣之义大明;用道来观察才能,则天下之官!皆得其人而事治;用道来博观万物,则物尽其用而供应齐备。所以贯通天地的,是德;通行于万物的,是道;居上位统治人民的是使臣民治事台宜;能力有所专精的,是技艺,技艺应当统属于事,行事要受义支配,义统属于德,德应合于道,道合于自然,所以古代统治天下的君主,自己没有私欲而使天下人富足,行无为而治,任万物循性自行生化,深沉静默而百姓安定。《记》这本古书说:。“通达大道则使万事成功,心无贪欲则鬼神敬服。”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