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缮性

缮性·第一节

  缮性于俗学(1),以求复其初;滑欲于俗思(2),以求致其明;谓之蔽蒙之民(3)。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知(4);知生而无以知为也(5),谓之以知养恬。知与恬交相养,而和理出其性(6)。夫德,和也;道,理也。德无不容(7),仁也;道无不理,义也;义明而物亲(8),忠也;中纯实而反乎情(9),乐也;信行容体而顺乎文(10),礼也。礼乐遍行,则天下乱矣。彼正而蒙己德(11),德则不冒(12),冒则物必失其性也。

【注释】

  (1)缮(shàn)性:修治修补本性。俗学:指道家之外的百家之学。
  (2)滑(gǔ):借为旧,治理、疏导。欲:由外物引起之情欲、物欲。俗思:以追求名利为目标的通行观念。
  (3)蔽蒙:与蒙蔽同义。指为百家之学说和通行观念所欺蒙,而迷失大道。
  (4)恬:恬静淡漠,知与智通。
  (5)无以知为:虽有知也下以智谋治事,而持守恬静质朴之性。
  (6)和理:和为恬静淡漠之性,理为自然之理,二者皆出于本性。
  (7)德无不容:德行弘大深远,无不包容。
  (8)义明:义理分明。
  (9)中:心中。纯实:力仁义所充实。反乎情:仁义发乎中而与外物应和,又返回自身,与性情和谐愉悦。
  (10)信行容体:信义之行表现于仪容举止。
  (11)彼正:天地人物各自正其性命。蒙己德:把己之德行隐蔽起来,不可炫耀滥用。
  (12)冒,覆盖。

【译文】

  用世俗之学来修治本性,以求恢服本来的状态;用通行的观念调整情欲物欲,以求达到明通;这就叫作受蒙蔽之人。古代之修道者,用恬静淡漠来畜养真知,虽有知也不用智去治事,叫作用知来畜养恬静之性。真知与恬静之性交互涵养,中和之德与自然之道就由其中生出。所谓德,就表现为中和之性;道,就表现为自然之理。德行弘大深远,无不包容,就是仁;行道无不合于理,就是义;义理分明与物相亲,就是忠;心中为仁义充实,又与外物应和愉悦,就是乐;信义之行表现于仪客举止而顺乎自然之节文,就是礼。礼乐普遍推行,天下就要大乱了。任天地人物各自正性命,把自己的德行隐蔽起来,才不会用己德覆盖一切,如果用己德覆盖一切,则万物必失其本性。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