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的功效与作用
【名称】:甘蔗
【英文名】:Sugarcane
【拼音】:Gān Zhe
【别名】:干蔗、薯蔗、接肠草、糖梗、竿蔗
【药材类别】:根茎类
【性味】:甘,寒。
①《别录》:甘,平,无毒。
②《日华子本草》:冷。
③《滇南本草图说》:气味甘,性微寒,无毒。
④《纲目》:甘涩,平,无毒。
①《别录》:甘,平,无毒。
②《日华子本草》:冷。
③《滇南本草图说》:气味甘,性微寒,无毒。
④《纲目》:甘涩,平,无毒。
【归经】:入肺、胃经。
①《本草经疏》:入手、足太阴,足阳明经。
②《本草新编》:入脾、肺、大小肠。
③《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①《本草经疏》:入手、足太阴,足阳明经。
②《本草新编》:入脾、肺、大小肠。
③《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入药部分】:为禾本科植物甘蔗的茎秆。
【产地和分布】:广植于温带及热带地区。我国南方各地常见有栽培植物。我国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安徽、江西、浙扛、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等地均有栽培。
【形态特征】: 甘蔗,多年生草本。秆高约3m,粗2-5cm,绿色或棕红色,秆在花序以下有白色丝状毛。叶鞘长于节间,无毛,仅鞘口有毛;叶舌膜质,截平,长约2mm;叶片扁平,两面无毛,具白色肥厚的主肪,长40-80cm,宽约20mm。花序大型,长达60cm,主轴具白色丝状毛;穗轴节间长7-12mm,边缘疏生长纤毛;无柄小穗披针形,长4.5-5mm,基盘有长于小穗2-3倍的丝状毛;颖的上部膜质,边缘有小毛,第1颖先端稍钝,具2脊,4脉,第2颖舟形,具3脉,先端锐尖;第1外稃长圆状披针形,有1脉,先端尖,第2外稃狭窄成线形,长约3mm,第2内稃披针形,长约2mm。有柄小穗和无柄小穗相似;小穗柄长3-4mm,无毛,先端稍膨大。花、果期秋季。
【功效】:清热生津;润燥和中;解毒。主烦热;消渴;呕哕反胃;虚热咳嗽;大便燥结;痈疽疮肿。用于主治发热口干,肺燥咳嗽,咽喉肿痛,心胸烦热,反胃呕吐,妊娠水肿。
①《别录》:主下气和中,助脾胃,利大肠。
②《食疗本草》:主补气,兼下气。
③《日华子本草》:利大小肠,下气痢,补脾,消痰止渴,除心烦热。
④《日用本草》:止虚热烦渴,解酒毒。
⑤《滇南本草》:治百毒诸疮,痈疽发背,捣烂敷之;汁:治心神恍惚,神魂不定,中风失音,冲开水下。又熬饧食,和胃更佳。
⑥《滇南本草图说》:同姜汁服,可解河豚毒。
⑦《本草再新》:和中清火,平肝健脾,生津止渴,治吐泻、疟、痢,解疮火诸毒。
⑧《随息居饮食谱》:利咽喉,强筋骨,息风养血,大补脾阴。
①《别录》:主下气和中,助脾胃,利大肠。
②《食疗本草》:主补气,兼下气。
③《日华子本草》:利大小肠,下气痢,补脾,消痰止渴,除心烦热。
④《日用本草》:止虚热烦渴,解酒毒。
⑤《滇南本草》:治百毒诸疮,痈疽发背,捣烂敷之;汁:治心神恍惚,神魂不定,中风失音,冲开水下。又熬饧食,和胃更佳。
⑥《滇南本草图说》:同姜汁服,可解河豚毒。
⑦《本草再新》:和中清火,平肝健脾,生津止渴,治吐泻、疟、痢,解疮火诸毒。
⑧《随息居饮食谱》:利咽喉,强筋骨,息风养血,大补脾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