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的功效与作用
【名称】:防风
【英文名】:Divaricate Saposhnikovia Root
【拼音】:Fánɡ Fēnɡ
【别名】:铜芸(《本经》),茴芸、茴草、百枝、闾根、百蜚(《吴普本草》),屏风(《别录》),风肉(《药材资料汇编》)。
【药材类别】:根茎类
【性味】:味辛;甘;性微温。
①《本经》:味甘,温。
②《别录》:辛,无毒。
③《药品化义》:气和,味甘微辛,性微温。
④《本草再新》:味辛,性平,无毒。
①《本经》:味甘,温。
②《别录》:辛,无毒。
③《药品化义》:气和,味甘微辛,性微温。
④《本草再新》:味辛,性平,无毒。
【归经】:入膀胱、肺、脾经。
①《珍珠囊》:太阳经本药。
②《汤液本草》:足阳明胃、足太阴牌二经之行经药。
③《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经。
④《本草再新》:入肝、脾、肾三经。
①《珍珠囊》:太阳经本药。
②《汤液本草》:足阳明胃、足太阴牌二经之行经药。
③《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经。
④《本草再新》:入肝、脾、肾三经。
【入药部分】: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根。
【产地和分布】: 野生于丘陵地带山坡草丛中,或田边、路旁,高山中、下部。生于草原、丘陵和多古砾山坡上。分布东北、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湖南等地。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全体无毛。根粗壮,茎基密生褐色纤维状的叶柄残基。茎单生,2歧分枝。基生叶三角状卵形,长7~19厘米,2~3回羽状分裂,最终裂片条形至披针形,全缘;叶柄长2~6.5厘米;顶生叶简化,具扩展叶鞘。复伞形花序,顶生;伞梗5~9,不等长;总苞片缺如;小伞形花序有花4~9朵,小总苞片4~5,披针形;萼齿短三角形,较显著;花瓣5,白色,倒卵形,凹头,向内卷;子房下位,2室,花柱2,花柱基部圆锥形。双悬果卵形,幼嫩时具疣状突起,成熟时裂开成2分果,悬挂在二果柄的顶端,分果有棱。花期8~9月;果期9~10月。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①《本经》: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
②《本草经集注》:杀附子毒。
③《别录》: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字乳金疮内痉。
④《日华子本草》:治三十六般风,男子一切劳劣,补中益神,风赤眼,止泪及瘫缓,通利五脏关脉,五劳七伤,羸损盗汗,心烦体重,能安神定志,匀气脉。
⑤《珍珠囊》:身:去上风,梢:去下风。
⑥《药类法象》:治风通用。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风邪。
⑦王好占:搜肝气。
⑧《长沙药解》:行经络,逐湿淫,通关节,止疼痛,舒筋脉,伸急挛,活肢节,起瘫痪,敛自汗、盔汗,断漏下、崩中。
⑨《本草求原》:解乌头、芫花、野菌诸热药毒。
①《本经》: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
②《本草经集注》:杀附子毒。
③《别录》: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字乳金疮内痉。
④《日华子本草》:治三十六般风,男子一切劳劣,补中益神,风赤眼,止泪及瘫缓,通利五脏关脉,五劳七伤,羸损盗汗,心烦体重,能安神定志,匀气脉。
⑤《珍珠囊》:身:去上风,梢:去下风。
⑥《药类法象》:治风通用。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风邪。
⑦王好占:搜肝气。
⑧《长沙药解》:行经络,逐湿淫,通关节,止疼痛,舒筋脉,伸急挛,活肢节,起瘫痪,敛自汗、盔汗,断漏下、崩中。
⑨《本草求原》:解乌头、芫花、野菌诸热药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