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的功效与作用
【名称】:薄荷
【英文名】:HERBA MENTHAE
【拼音】:Bò He
【别名】:蕃荷菜(《千金·食治》),菝蔺、吴菝蔺(《食性本草》),南薄荷(《本草衍义》),猫儿薄苛(《履巉岩本草》),升阳菜(《滇南本草》),薄苛(《品汇精要》),蔢荷(《本草蒙筌》),夜息花(《植物名汇》)。
【药材类别】:枝叶/树皮类
【性味】:味辛;性凉。
①《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性凉,辛。
②《医林纂要》:辛,寒。
①《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性凉,辛。
②《医林纂要》:辛,寒。
【归经】:入肺、肝经。
①《汤液本草》:手大阴、厥阴经药。
②《纲目》:入手少、太阴,足厥阴。
③《本草新编》:入肺与包络二经,亦能入肝、胆。
①《汤液本草》:手大阴、厥阴经药。
②《纲目》:入手少、太阴,足厥阴。
③《本草新编》:入肺与包络二经,亦能入肝、胆。
【入药部分】: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全草或叶。
【产地和分布】:最早期於欧洲地中海地区及西亚洲一带盛产。现时主要产地为美国、西班牙、意大利、法国、英国、巴尔干半岛等,而中国大部分地方如云南、江苏、浙江、江西等都有出产。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60厘米,下部数节具纤细的须根及水平匍匐根状茎,锐四菱形,具四槽,上部被倒向微柔毛,下部仅沿菱上被柔毛,多分枝。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3-5(7)cm,宽0.8-3cm,先端锐尖,侧脉约5-6对。轮伞花序腋生,轮廓球形,花冠淡紫色。花期7-9月,果期10月。
【功效】: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透疹;解郁。主风热表证;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陷疹瘙痒;肝郁胁痛。治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
①《药性论》:去愤气,发毒汗,破血止痢,通利关节。
②《千金·食治》:却肾气,令人口气香洁。主辟邪毒,除劳弊。
③孙思邀:煎汤洗漆疮。
④《唐本草》:主贼风,发汗。(治)恶气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
⑤《食疗本草》:杵汁服,去心脏风热。
⑥《食性本草》:能引诸药入营卫。疗阴阳毒、伤寒头痛。
⑦《日华子本草》:治中风失音,吐痰。除贼风。疗心腹胀。下气、消宿食及头风等。
⑧《本草图经》:治伤风、头脑风,通关格,小儿风涎。
⑨《本草衍义》:小儿惊风,壮热,须此引药;治骨蒸劳热,用其汁与众药为膏。
⑩李杲:主清利头目。
⑾王好古:能搜肝气。又主肺盛有余,肩背痛及风寒汗出。
⑿《滇南本草》:治一切伤寒头疼,霍乱吐泻,痈、疽、疥、癫诸疮。又:野薄荷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眩晕、发热,去风痰,治伤风咳嗽、脑漏鼻流臭涕,退虚痨发热。
⒀《纲目》:利咽喉、口齿诸病。治瘰疬,疮疥,风瘙瘾疹。
⒁《本草述》:治中风,癫痫,伤燥热郁。
⒂《医林纂要》:愈牙痛,已热嗽,解郁暑,止烦渴,止血痢,通小便。
⒃《本草再新》:消目翳。
①《药性论》:去愤气,发毒汗,破血止痢,通利关节。
②《千金·食治》:却肾气,令人口气香洁。主辟邪毒,除劳弊。
③孙思邀:煎汤洗漆疮。
④《唐本草》:主贼风,发汗。(治)恶气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
⑤《食疗本草》:杵汁服,去心脏风热。
⑥《食性本草》:能引诸药入营卫。疗阴阳毒、伤寒头痛。
⑦《日华子本草》:治中风失音,吐痰。除贼风。疗心腹胀。下气、消宿食及头风等。
⑧《本草图经》:治伤风、头脑风,通关格,小儿风涎。
⑨《本草衍义》:小儿惊风,壮热,须此引药;治骨蒸劳热,用其汁与众药为膏。
⑩李杲:主清利头目。
⑾王好古:能搜肝气。又主肺盛有余,肩背痛及风寒汗出。
⑿《滇南本草》:治一切伤寒头疼,霍乱吐泻,痈、疽、疥、癫诸疮。又:野薄荷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眩晕、发热,去风痰,治伤风咳嗽、脑漏鼻流臭涕,退虚痨发热。
⒀《纲目》:利咽喉、口齿诸病。治瘰疬,疮疥,风瘙瘾疹。
⒁《本草述》:治中风,癫痫,伤燥热郁。
⒂《医林纂要》:愈牙痛,已热嗽,解郁暑,止烦渴,止血痢,通小便。
⒃《本草再新》:消目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