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
【名称】:苦楝皮
【英文名】:CORTEX MELIAE
【拼音】:Kǔ Liàn Pí
【别名】:楝木皮、楝树枝皮、苦楝树白皮、东行楝根白皮、楝皮、楝根皮、楝根木皮、苦楝树皮、苦楝根皮。
【药材类别】:枝叶/树皮类
【性味】:苦,寒,有毒。
①《别录》:微寒。
②《日华子本草》:苦,微毒。
⑧《医林籍要》:大苦,大寒。
①《别录》:微寒。
②《日华子本草》:苦,微毒。
⑧《医林籍要》:大苦,大寒。
【归经】:脾;胃;肝经
【入药部分】:为楝科植物楝和川楝的树皮及根皮。
【产地和分布】:生于平坝或丘陵地带湿润处,常栽培于村旁附近或公路边。分布于河南省、甘肃省、湖北省、湖南省、广西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等地。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15~20米。树皮暗褐色,幼枝有星状毛,旋即脱落,老枝紫色,有细点状皮孔。羽状复叶,互生,长20~80厘米;小叶卵形至椭圆形,长3~7厘米,宽2~3厘米,基部阔楔形或圆形,先端长尖,边缘有齿缺,上面深绿,下面浅绿,幼时有星状毛,稍后除叶脉上有白毛外,余均无毛。圆锥花序腋生;花淡紫色,长约1厘米;花萼5裂,裂片披针形,两面均有毛;花瓣5,平展或反曲,倒披针形;雄蕊管通常暗紫色,长约7毫米。核果圆卵形或近球形,长约3厘米,淡黄色,4~5室,每室具种子1枚。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功效】:杀虫;疗癣。主蛔虫病;钩虫病;蛲虫病;阴道滴虫病;疥疮;头癣。
①《别录》:疗蛔虫,利大肠。
②陶弘景:根:以苦酒摩涂疥;煮汁作糜,食之去蛔虫。
③《日华子本草》:治游风热毒,风疹恶疮疥癞,小儿壮热,并煎汤浸洗。
④《滇南本草》:根皮杀小儿寸白虫。
⑤《医林纂要》:杀疳、治疽。
⑥《现代实用中药》:根皮对绦虫、蛔虫、蛲虫都有效。
⑦《湖南药物志》:治冻疮。
①《别录》:疗蛔虫,利大肠。
②陶弘景:根:以苦酒摩涂疥;煮汁作糜,食之去蛔虫。
③《日华子本草》:治游风热毒,风疹恶疮疥癞,小儿壮热,并煎汤浸洗。
④《滇南本草》:根皮杀小儿寸白虫。
⑤《医林纂要》:杀疳、治疽。
⑥《现代实用中药》:根皮对绦虫、蛔虫、蛲虫都有效。
⑦《湖南药物志》:治冻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