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的功效与作用
【名称】:青蛙
【英文名】:frog
【拼音】:Qīnɡ Wā
【别名】:蛙鱼(《汉书》),蛙、长股(《别录》),田鸡、青鸡,坐鱼、蛤鱼(《纲目》)。
【药材类别】:动物类
【性味】:味甘;性凉
①《别录》:味甘,寒,无毒。
②《本草衍义》:性平。
③《日用本草》:味甘,微凉,无毒。
①《别录》:味甘,寒,无毒。
②《本草衍义》:性平。
③《日用本草》:味甘,微凉,无毒。
【归经】:肺;脾;膀胱经
①《本草求真》:入膀胱、肠、胃。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经。
①《本草求真》:入膀胱、肠、胃。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经。
【入药部分】:为蛙科动物黑斑蛙或金线蛙除去内脏的全体。
【产地和分布】:1.黑斑蛙:常栖于池塘、水沟或小河内。产卵季节3-6月;蝌蛘体形大,灰绿色;尾较细弱,有斑纹,尾端尖;角质颌适中。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2.金线蛙:习居于有莲花的池塘内,平时多匍匐在荷叶上或居于较大的池塘内或湖边。产卵季节4-6月。蝌蛘后肢发育良好时,全长38-45mm;尾端尖细,口角及下唇乳突。分布于河北、山西、山东、浙江、河南、湖北、湖南等地。
2.金线蛙:习居于有莲花的池塘内,平时多匍匐在荷叶上或居于较大的池塘内或湖边。产卵季节4-6月。蝌蛘后肢发育良好时,全长38-45mm;尾端尖细,口角及下唇乳突。分布于河北、山西、山东、浙江、河南、湖北、湖南等地。
【形态特征】: 1.黑斑蛙,体长约70-80mm,雄蛙略小,头长略大于头宽,吻钝圆,吻棱不显;鼻孔距眼距吻端为近,眼间距窄,为上眼睑宽之1/2;鼓膜大,为眼径的2/3-4/5,犁骨齿两小团,左右不相遇。前肢短,指趾端钝尖,指长顺序3,1,2,4,指侧有窄的缘膜,第2指的最显着。关节下瘤明显。后肢较短而服硕,胫跗关节前达眼部,左右跟部仅相遇或不相遇,趾间几为全蹼,第5中餐上侧缘膜发达;关节下瘤小而明显;外跖突小,内路跖突小,内跖突窄长,有游离的刃状突出。皮肤不光滑,背面有1对较粗的背侧褶,二脊侧褶间有四行至六行不规则的短肤褶,若断若续,长短不一,变异颇大,侧褐到体侧的皮肤也不光滑,腹面皮肤光滑。雄蛙有1对颈侧外声囊,第1指基部有精肥的灰色婚垫,满布细小白疣。生活时颜色变异颇大,背面的基色为黄绿色或深绿或带灰棕色,具有不规则的黑斑,背中贿有1条宽窄不一的浅色的纵脊线,由吻端直到肛部;北方的雌性蛙多有深酱色或黑色者;背侧褶处色较浅,为金黄或黄或浅棕色,四肢背面有黑色横斑。
2.金线蛙,体长50mm左右,雄蛙略小,头略扁,头长宽几相等,吻钝圆,吻棱不显,眼间距小于鼻间距或上眼睑之宽,鼻孔在吻与眼之间;鼓膜大而明显,几与眼径等大,紧接在眼后;犁骨齿两小团。指趾端尖圆,指长顺序3,1,4,2,第1,3指几等长,关节下瘤小而明显。后肢粗短,胫跗关节前达眼与鼓膜之间,左右跟部仅相是,趾间几全蹼,第4,5跖间之蹼达跖基部,并节下瘤小而明显,内跖突发达成刃状,外跖突小。背面及体侧的皮肤有分散的疣,背侧有1对宽厚的背侧褶自眼后至胯部,有时在后端不连续,褶的最宽部分几与上眼睑等宽,颞褐不显;腹面光滑,肛部有疣。生活时背面色绿或橄榄绿;背侧褶及鼓膜棕黄色;后肢背面棕色横纹不显,股后方有1知黄色纵纹,这纵纹下面有1条较宽的酱色纵纹,腹鲜黄色或带有棕色点,尤以咽及胸部更为明显。雄性有1对咽侧内声囊,第1指有婚垫。
2.金线蛙,体长50mm左右,雄蛙略小,头略扁,头长宽几相等,吻钝圆,吻棱不显,眼间距小于鼻间距或上眼睑之宽,鼻孔在吻与眼之间;鼓膜大而明显,几与眼径等大,紧接在眼后;犁骨齿两小团。指趾端尖圆,指长顺序3,1,4,2,第1,3指几等长,关节下瘤小而明显。后肢粗短,胫跗关节前达眼与鼓膜之间,左右跟部仅相是,趾间几全蹼,第4,5跖间之蹼达跖基部,并节下瘤小而明显,内跖突发达成刃状,外跖突小。背面及体侧的皮肤有分散的疣,背侧有1对宽厚的背侧褶自眼后至胯部,有时在后端不连续,褶的最宽部分几与上眼睑等宽,颞褐不显;腹面光滑,肛部有疣。生活时背面色绿或橄榄绿;背侧褶及鼓膜棕黄色;后肢背面棕色横纹不显,股后方有1知黄色纵纹,这纵纹下面有1条较宽的酱色纵纹,腹鲜黄色或带有棕色点,尤以咽及胸部更为明显。雄性有1对咽侧内声囊,第1指有婚垫。
【功效】:利水消肿;清热解毒;补虚。主水肿;膨胀;黄疸;虾蟆瘟;小儿热疮;痢疾;疳疾;劳热;产后体弱。
①《别录》:主小儿赤气肌疮,脐伤,止痛,气不足。
②《日华于本草》:治小儿热疮。金线蛙去痨劣,解热毒。
③《本草衍义》:解劳热。
④《日用本草》:治小儿赤毒热疮,脐肠腹痛,疳瘦肚大,虚劳烦热,胃气虚弱。
⑤《纲目》:利水消肿。烧灰,涂月蚀疮。
⑥《陆川本草》:滋阴降火。治阴虚牙痛、腰痛、久痢。
①《别录》:主小儿赤气肌疮,脐伤,止痛,气不足。
②《日华于本草》:治小儿热疮。金线蛙去痨劣,解热毒。
③《本草衍义》:解劳热。
④《日用本草》:治小儿赤毒热疮,脐肠腹痛,疳瘦肚大,虚劳烦热,胃气虚弱。
⑤《纲目》:利水消肿。烧灰,涂月蚀疮。
⑥《陆川本草》:滋阴降火。治阴虚牙痛、腰痛、久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