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蚧的功效与作用
【名称】:蛤蚧
【英文名】:Tokay
【拼音】:Gé Jiè
【别名】:蛤蟹(《日华子本草》),仙蟾(《纲目》),大壁虎(《中药志》),蚧蛇、德多、握儿、石牙(《广西中药志》)。
【药材类别】:动物类
【性味】:味咸;性平
①《开宝本草》:味咸,平,有小毒。
②《本经逢原》:甘成,温,小毒。
①《开宝本草》:味咸,平,有小毒。
②《本经逢原》:甘成,温,小毒。
【归经】:入肺、肾经。
①《本草经疏》:入手太阴、足少阴经。
②《本草汇言》:入手太阴、厥阴经。
③《本草再新》:入心、肾二经。
①《本草经疏》:入手太阴、足少阴经。
②《本草汇言》:入手太阴、厥阴经。
③《本草再新》:入心、肾二经。
【入药部分】:为壁虎科动物蛤蚧除去内脏的全体。
【产地和分布】:多栖息于山岩罅隙或树洞内,也见于人家屋间。比昆虫、小形蜥蜴等为食。国内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江西、福建和台湾等。
【形态特征】: 蛤蚧(拉丁文学名:Gekko gecko)陆栖的爬行动物,全长34厘米。体尾等长。头呈三角形,长大于宽,吻端凸圆。鼻孔近吻端,耳孔椭圆形,其直径为眼径之半;上唇鳞12~14,第一片达鼻孔;吻鳞宽,不达鼻孔;吻鳞后缘有三片较大的鳞。头及背面鳞细小,成多角形,尾鳞不甚规则,近于长方形,排成环状;大而突起的鳞片成行的镶嵌在小鳞片中,行距间约有三排小鳞,分布在躯干部的有10~12纵行左右;在尾部的有6行;尾侧有三对隆起的鳞;胸腹部鳞较大,均匀排列成复瓦状。指、趾间具蹼;指趾膨大,底部具有单行劈褶皮瓣,第一指趾不特别短小但无爪,余者末端均具小爪。雄性有20余枚股孔,左右相连;尾基部较粗,肛后囊孔明显。体背为紫灰色,有砖红色及蓝灰色斑点;液浸标本成为深浅相间的横斑,背部约有7~8条;头部、四肢及尾部亦有散在;尾部有深浅相间的环纹7条,色深者宽;腹面近于白色,散有粉红色斑点。
【功效】:益肾补肺;定喘止嗽。主肺肾两虚气喘咳嗽,虚劳咳嗽;咯血;肾虚阳痿;遗精;小便频数;消渴。
①《海药本草》:疗折伤,主肺痿上气,咯血咳嗽。
②《日华子本草》:治肺气,止嗽,并通月经,下石淋及治血。
③《开宝本草》:主久肺劳,疗咳嗽,下淋沥,通水道。
④《本草衍义》:补肺虚劳嗽有功。
⑤《纲目》:补肺气,益精血,定喘止嗽,疗肺痈消渴,助阳道。
⑥《本草再新》:温中益肾,固精助阳,通淋,行血。蛤蚧尾能治疝。
①《海药本草》:疗折伤,主肺痿上气,咯血咳嗽。
②《日华子本草》:治肺气,止嗽,并通月经,下石淋及治血。
③《开宝本草》:主久肺劳,疗咳嗽,下淋沥,通水道。
④《本草衍义》:补肺虚劳嗽有功。
⑤《纲目》:补肺气,益精血,定喘止嗽,疗肺痈消渴,助阳道。
⑥《本草再新》:温中益肾,固精助阳,通淋,行血。蛤蚧尾能治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