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药大全

蟋蟀的功效与作用

蟋蟀
【名称】:蟋蟀
【英文名】:Gryllulus
【拼音】:Xī Shuài
【别名】:蚟孙、促织、吟蛩、将军、屈屈、蛆蛆、叫鸡、唧唧、斗鸡、蛐蛐、夜鸣虫
【药材类别】:动物类
【性味】:味辛;咸;性温;小毒。
①《药性考》:辛咸,温。
【归经】:膀胱;小肠经
【入药部分】:蟋蟀科昆虫蟋蟀,以干燥全体入药。。
【产地和分布】:蟋蟀穴居,常栖息与地表、砖石上、土穴中、草丛间。夜出活动。全国各省多有分布。分布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等地。主产江苏、上海、浙江、河北等地。
【形态特征】:蟋蟀,全体黑色,有光泽。头棕褐色,头顶短圆,头后有6条短而不规则纵沟。复眼大,半球形,黑褐色。单眼3个,位于头顶两端的较小,位于头顶中间的1个较大。触角细长,淡褐色。前翅棕褐色,后翅灰黄色。足3对,淡黄色,并在黑褐斑及弯曲的斜线,后足发达,背面有单行排列的棘,腿节膨大。腹部近似圆筒形,背面黑褐色,腹面灰黄色。
【功效】:利尿消肿。主癃闭;水肿;腹水;小儿遗尿。治尿闭,水肿,臌胀。

①《药性考》:能发痘。
②《任城日记》:洽水蛊。
③《纲目拾遗》:性通利,治小便闭。赵际昌:凡产不下,用干者一枚,煎汤服。
④《四川中药志》:治阳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