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的功效与作用
【名称】:蜈蚣
【英文名】:Centipede
【拼音】:Wú Gōnɡ
【别名】:百足虫、天龙、蝍蛆、吴公、百脚、千足虫
【药材类别】:动物类
【性味】:味辛;性温;有毒。
①《本经》:味辛,温。
②《别录》:有毒。
③《玉楸药解》:味辛,微温。
①《本经》:味辛,温。
②《别录》:有毒。
③《玉楸药解》:味辛,微温。
【归经】:入肝经。
①《纲目》:厥阴经。
②《医林纂要》:入肝、心。
①《纲目》:厥阴经。
②《医林纂要》:入肝、心。
【入药部分】: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
【产地和分布】:喜栖于潮湿阴暗的地方。人工饲养多模拟自然环境,让其栖息于腐木石隙下和荒芜阴湿的茅草地上。全国各地多有分布。主产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安徽、河南、陕西等地。
【形态特征】: 本品呈扁平长条形,长9~15cm,宽0.5~1cm。由头部和躯干部组成,全体共22个环节。头部暗红色或红褐色,略有光泽,有头板覆盖,头板近圆形,前端稍突出,两侧贴有颚肢一对,前端两侧有触角一对。躯干部第一背板与头板同色,其余20个背板为棕绿色或墨绿色,具光泽,自第四背板至第二十背板上常有两条纵沟线;腹部淡黄色或棕黄色,皱缩;自第二节起,每节两侧有步足一对;步足黄色或红褐色,偶有黄白色,呈弯钩形,最末一对步足尾状,故又称尾足,易脱落。质脆,断面有裂隙。气微腥,有特殊刺鼻的臭气,味辛、微咸。
【功效】:祛风止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主惊风,癫痫;痉挛抽搐;中风口;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毒蛇咬伤;疮疡;瘰疬。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歪,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疮疡,瘰疬,毒蛇咬伤。
①《本经》:主啖诸蛇虫鱼毒,温疟,去三虫。
②《抱朴子》:末,以治蛇疮。
③《别录》:疗心腹寒热结聚,堕胎,去恶血。
④《日华子本草》:治癥癖。蛇毒。
⑤《纲目》:治小儿惊痫风搐,脐风口噤,丹毒,秃疮,瘰疬,便毒,痔漏,蛇瘕、蛇瘴、蛇伤。
⑥《本草述》:治疠风。
⑦《玉楸药解》:拨脓消肿。
①《本经》:主啖诸蛇虫鱼毒,温疟,去三虫。
②《抱朴子》:末,以治蛇疮。
③《别录》:疗心腹寒热结聚,堕胎,去恶血。
④《日华子本草》:治癥癖。蛇毒。
⑤《纲目》:治小儿惊痫风搐,脐风口噤,丹毒,秃疮,瘰疬,便毒,痔漏,蛇瘕、蛇瘴、蛇伤。
⑥《本草述》:治疠风。
⑦《玉楸药解》:拨脓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