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药大全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附子
【名称】:附子
【英文名】: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EPARATA
【拼音】:Fù Zǐ
【别名】:附片、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
【药材类别】:根茎类
【性味】:辛甘,热,有毒。
①《本经》:味辛,温。
②《吴普本草》:岐伯、雷公:甘,有毒。李氏:苦,有毒,大温。
③《别录》:甘,大热,有大毒。
④《本草正》:腌者大咸,性大热,有毒。
【归经】:入心、脾、肾经。
①《汤液本草》:入三焦、命门。
②《本草经疏》:入手厥阴、命门、手少阳,兼入足少阴、太阴经,亦可入足太阳。
③《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阴肺经。
④《本草再新》:入心、肝、肾三经。
【入药部分】: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
【产地和分布】:生于山地草坡或灌丛中;多栽培。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北至秦岭和山东省东部,南至广西省北部。主要分布于四川和陕西;河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云南、甘肃等亦有分布及种植。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0.6--1.5m。块根常2个并连,纺锤形或倒卵形,外皮黑褐色;栽培品侧根甚肥大,径达5厘米。茎直立或稍倾斜,圆柱形,表面青绿色,上部为短茸毛或散生少数贴伏柔毛,下部老茎多带紫色,茎下部光滑无毛。叶互生,革质,五角形,长6--11厘米,宽9--15厘米,掌状3全裂,中央裂片菱状楔形,急尖,近羽状分裂,侧裂片不等2裂,各裂片边缘有粗齿或缺刻。总状花序狭长,密生反曲柔毛;萼片5,宽约2厘米,蓝紫色,上萼片高盔形,高2--2.6厘米,侧萼片长1.5--2厘米;花瓣2,无毛,有长爪,距长1--2.5毫米;雄蕊多数;心皮3--5,离生。瞢菱果长约2厘米。花期9--10月份,果期10--11月份。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北至秦岭和山东省东部,南至广西省北部。生于山地草坡或灌丛中;多栽培。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主亡阳欲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久痢;阴寒水肿;阳虚外感;风寒湿痹;阴疽疮疡。

(1)回阳救逆:有较强之回阳作用。用于畏寒、肢冷、脉微欲绝之虚脱,常配伍人参,或干姜、甘草)。
(2)补益阳气:附子辛热,其性走而不守,能通行十二经,故凡阳气不足之证均可用之,尤能补益肾阳。补肾阳常配肉桂。
(3)祛寒止痛:本品大热,祛寒力强,故能治寒邪内侵之胃腹疼痛、泄泻,以及寒湿阻络之痹痛。

①《本经》: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
②《别录》:脚疼冷弱,腰脊风寒,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坚肌骨,强阴,又堕眙,为百药长。
③《本草拾遗》:醋浸削如小指,纳耳中,去聋。去皮炮令坼,以蜜涂上炙之,令蜜入内,含之,勿咽其汁,主喉痹。
④《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去脏腑沉寒;补助阳气不足,温热脾胃。
⑤李杲:除脏腑沉寒,三阴厥逆,湿淫腹痛,胃寒蛔动;治经闭;补虚散壅。
⑥王好古:治督脉为病,脊强而厥。
⑦《纲目》:治三阴伤寒,阴毒寒疝,中寒中风,痰厥气厥,柔痓癫痫,小儿慢惊,风湿麻痹,肿满脚气,头风,肾厥头痛,暴泻脱阳,久痢脾泄,寒疟瘴气,久病呕哕,反胃噎膈,痈疽不敛,久漏冷疮。合葱涕,塞耳治聋。
⑧《本草备要》:补肾命火,逐风寒湿。
⑨《本草从新》:治痘疮灰白,一切沉寒痼冷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