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菀的功效与作用
【名称】:紫菀
【英文名】:RADIX ASTERIS
【拼音】:Zǐ Wǎn
【别名】:青菀,紫蒨,返魂草根、夜牵牛,紫菀茸
【药材类别】:根茎类
【性味】:味苦;辛;性温。
①《本经》:味苦,温。
②《药性论》:味苦,平。
③《别录》:辛,无毒。
④《本草通玄》:辛甘,微温。
①《本经》:味苦,温。
②《药性论》:味苦,平。
③《别录》:辛,无毒。
④《本草通玄》:辛甘,微温。
【归经】:归肺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二经。
②《本草经疏》:入手太阴,兼入足阳明。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二经。
②《本草经疏》:入手太阴,兼入足阳明。
【入药部分】:为菊科植物紫菀的根和根茎。
【产地和分布】:生于低山阴披湿地、山顶和低山草地及沼泽地。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等地。河北、安徽等地有栽培。主产河北、安徽等地。
【形态特征】:紫菀 多年生草本,高40-150cm。茎直立,通常不分,粗壮,有疏糙毛。根茎短,必生多数须根。基生叶花期枯萎、脱落,长圆状或椭圆状匙形,长20-50cm,宽3-13cm,基部下延;茎生叶互生,无柄;叶片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18-35cm,基部下延;茎生叶互生,无柄;叶片椭圆形或披针形,长18-35cm,宽5-10cm,中脉粗壮,有6-10对羽状侧脉。头花序多数,直径2.5-4.5cm,排列成复伞房状;决苞半球形,宽10-25mm,总苞片3层,外层渐短,全部或上部草质,先端尖或圆形,边缘宽膜质,紫红色;花序边缘为舌状花,约20多个,蓝紫色,舌片先端3齿裂,花柱,柱头2分叉;中央有多数筒状花,两性,黄色,先端5齿裂;雄蕊5;柱头2分叉。瘦果倒卵状长圆形,扁平,紫褐色,长2.5-3mm,两面各有1脉或少有3脉,上部具短伏毛,冠毛污白色或带红色。花期7-9月,果期9-10月。
【功效】:润肺下气;化痰止咳。主咳嗽;肺虚劳嗽;肺痿肺痈;咳吐脓血;小便不利。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①《本经》: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去蛊毒、痿蹷,安五藏。
②《药性论》:补虚下气,治胸胁逆气,劳气虚热。
③《别录》:疗咳唾脓血,止喘悸,五劳体虚,补不足,小儿惊痫。
④《日华子本草》:调中及肺痿吐血,消痰止咳。
⑤《唐本草》:治气喘,阴痿。
⑥《本草从新》:专治血痰,为血劳圣药。又能通利小肠。
⑦《本草衍义》:益肺气。
⑧王好古:主息贲。
⑨宁原《食鉴本草》:主肺经虚热,开喉痹,取恶涎。
⑩《本草再新》:润肺下气,寒痰及虚喘者宜之。
①《本经》: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去蛊毒、痿蹷,安五藏。
②《药性论》:补虚下气,治胸胁逆气,劳气虚热。
③《别录》:疗咳唾脓血,止喘悸,五劳体虚,补不足,小儿惊痫。
④《日华子本草》:调中及肺痿吐血,消痰止咳。
⑤《唐本草》:治气喘,阴痿。
⑥《本草从新》:专治血痰,为血劳圣药。又能通利小肠。
⑦《本草衍义》:益肺气。
⑧王好古:主息贲。
⑨宁原《食鉴本草》:主肺经虚热,开喉痹,取恶涎。
⑩《本草再新》:润肺下气,寒痰及虚喘者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