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小豆的功效与作用
【名称】:赤小豆
【英文名】:SEMEN PHASEOLI
【拼音】:Chì Xiǎo Dòu
【别名】:亦豆,红豆,红小豆,小红绿豆、虱拇豆,朱赤豆,金红小豆、朱小豆
【药材类别】:果实/种子类
【性味】:味甘;酸;性微寒。
①《别录》:甘酸,平,无毒。
②《养生要集》:味苦,温。
③《千金·食治》:甘咸,平,无毒。
④《食性本草》:微寒。
⑤《汤液本草》:气温,味辛甘酸,无毒。
①《别录》:甘酸,平,无毒。
②《养生要集》:味苦,温。
③《千金·食治》:甘咸,平,无毒。
④《食性本草》:微寒。
⑤《汤液本草》:气温,味辛甘酸,无毒。
【归经】:归心、小肠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经。
②《本草新编》:入脾经。
③《得配本草》:入手少阴、太阳经。
④《本草再新》:入心、肺二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经。
②《本草新编》:入脾经。
③《得配本草》:入手少阴、太阳经。
④《本草再新》:入心、肺二经。
【入药部分】: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种子。
【产地和分布】:1.赤小豆:栽培或野生。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南方各地普遍栽培。
2.赤豆:全国广为栽培。
2.赤豆:全国广为栽培。
【形态特征】:1.赤小豆: 一年生半攀援草本。茎长可达1.8m,密被倒毛。三出复叶;叶柄长8-16cm;托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小叶3枚,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长6-10cm,宽2-6cm,先端渐尖,基部阔三角形或近圆形,全缘或具3浅裂,两面均无毛,纸质;小叶具柄,脉3出。总状花序腋生,小花多枚,花柄极短;小苞2枚,披针状线形,长约5mm,具毛;萼短钟状,萼齿5;花冠蝶形,黄色,旗瓣肾形,顶面中央微凹,基部心形,翼瓣斜卵形,基部具渐狭的爪,龙骨瓣狭长,有角状突起;雄蕊10,二体,花药小;子房上位,密被短硬毛,花柱线形。荚果线状扁圆柱形。种子6-10颗,暗紫色,长圆形,两端圆,有直而凹陷的种脐。花期5-8月,果期8-9月。
2.赤豆: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30-90cm。茎上有白色长硬毛。三出复叶;托叶披针形,被白色长柔毛,小托叶线形;叶柄长达20cm,被疏长毛;顶生小叶卵形,例生小叶斜方状卵形,长5-10cm,宽3.5-7cm,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三角形或近圆形,全缘或微3裂,两面被疏长毛;小叶柄很短;基出脉3条。花2-6朵,着生于腋生的总花梗顶部,黄色;小苞片线形,较萼长;萼钟状,5齿裂,萼齿三角形;旗瓣扁圆形或近肾形,常稍歪斜,顶端凹,翼瓣宽于龙骨瓣,具短爪及耳,龙骨瓣上端弯曲近半卷,其中一片在中下部有一角状突起,基部有爪;雄蕊10枚,分成9与1二体;于房线形,花柱弯曲,近先端有毛。荚果圆柱形稍扁,成熟时种子间缢缩,含种子6-10粒。种子椭圆形,两端截形或圆形,暗红色,种脐白色,不凹。花期7-8月,果期8-9月。
2.赤豆: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30-90cm。茎上有白色长硬毛。三出复叶;托叶披针形,被白色长柔毛,小托叶线形;叶柄长达20cm,被疏长毛;顶生小叶卵形,例生小叶斜方状卵形,长5-10cm,宽3.5-7cm,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三角形或近圆形,全缘或微3裂,两面被疏长毛;小叶柄很短;基出脉3条。花2-6朵,着生于腋生的总花梗顶部,黄色;小苞片线形,较萼长;萼钟状,5齿裂,萼齿三角形;旗瓣扁圆形或近肾形,常稍歪斜,顶端凹,翼瓣宽于龙骨瓣,具短爪及耳,龙骨瓣上端弯曲近半卷,其中一片在中下部有一角状突起,基部有爪;雄蕊10枚,分成9与1二体;于房线形,花柱弯曲,近先端有毛。荚果圆柱形稍扁,成熟时种子间缢缩,含种子6-10粒。种子椭圆形,两端截形或圆形,暗红色,种脐白色,不凹。花期7-8月,果期8-9月。
【功效】:利水消肿退黄;清热解毒消痈。主水肿;脚气;黄疸;淋病;便血;肿毒疮疡;癣疹。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用于水肿胀满,脚气肢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
①《本经》:主下水,排痈肿脓血。
②《纲目》:辟温疫,治产难,下胞衣,通乳汁。
③《别录》:主寒热,热中,消渴,止泄,利小便,吐逆,卒澼,下胀满。
④《日华子本草》:赤豆粉,治烦,解热毒,排脓,补血脉。
⑤《本草再新》:清热和血,利水通经,宽肠理气。
⑥《药性论》:消热毒痈肿,散恶血、不尽、烦满。治水肿皮肌胀满;捣薄涂痈肿上;主小儿急黄、烂疮,取汁令洗之;能令人美食;末与鸡子白调涂热毒痈肿;通气,健脾胃。
⑦《食疗本草》:和鲤鱼烂煮食之,甚治脚气及大腹水肿;散气,去关节烦热,令人心孔开,止小便数;绿赤者,并可食。暴利后气满不能食,煮一顿服之。
⑧《蜀本草》:病酒热,饮汁。
⑨《食性本草》;坚筋骨,疗水气,解小麦热毒。
①《本经》:主下水,排痈肿脓血。
②《纲目》:辟温疫,治产难,下胞衣,通乳汁。
③《别录》:主寒热,热中,消渴,止泄,利小便,吐逆,卒澼,下胀满。
④《日华子本草》:赤豆粉,治烦,解热毒,排脓,补血脉。
⑤《本草再新》:清热和血,利水通经,宽肠理气。
⑥《药性论》:消热毒痈肿,散恶血、不尽、烦满。治水肿皮肌胀满;捣薄涂痈肿上;主小儿急黄、烂疮,取汁令洗之;能令人美食;末与鸡子白调涂热毒痈肿;通气,健脾胃。
⑦《食疗本草》:和鲤鱼烂煮食之,甚治脚气及大腹水肿;散气,去关节烦热,令人心孔开,止小便数;绿赤者,并可食。暴利后气满不能食,煮一顿服之。
⑧《蜀本草》:病酒热,饮汁。
⑨《食性本草》;坚筋骨,疗水气,解小麦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