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参的功效与作用
【名称】:玄参
【英文名】:Figwort Root
【拼音】:Xuán Shēn
【别名】:重台、正马、玄台、鹿肠、鬼藏、端、咸、逐马、馥草、黑参、野脂麻、元参、山当归、水萝卜
【药材类别】:根茎类
【性味】:味甘;苦;咸;性微寒。
①《本经》:味苦,微寒。
②《吴普本草》:神农、桐君、雷公、扁鹊:苦,无毒。岐伯:咸。李氏:寒。
③《药品化义》:味微苦微咸略甘,性凉。
①《本经》:味苦,微寒。
②《吴普本草》:神农、桐君、雷公、扁鹊:苦,无毒。岐伯:咸。李氏:寒。
③《药品化义》:味微苦微咸略甘,性凉。
【归经】:入肺、肾经。
①《药类法象》:足少阴肾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肾三经。
③《本草新编》:入脾、肾、胃三经。
①《药类法象》:足少阴肾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肾三经。
③《本草新编》:入脾、肾、胃三经。
【入药部分】:为玄参科植物玄参的根。
【产地和分布】:.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南方各地均有栽培。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长圆柱形或纺锤形。茎具四棱,有沟纹。下部叶对生,上部叶有的互生,卵形至披针形,长10~15cm,边缘具细锯齿,齿缘反卷,骨质,并有突尖。聚伞圆锥花序大而疏散,轴上有腺毛;花萼5裂,裂片边缘膜片;花冠褐紫色,上唇长于下唇;退化雄蕊近圆形。蒴果卵形。花期7~8月,果期8~9月。
【功效】: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主温热病热和营血;身热;烦渴;舌绛;发斑;骨蒸劳嗽;虚烦不寤;津伤便秘;目涩昏花;咽喉喉肿痛;瘰疬痰核;痈疽疮毒。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疠,白喉,痈肿疮毒。
①《本经》: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明目。
②《别录》:主暴中风,伤寒身热,支满狂邪,忽忽不知人,温疟洒洒,血瘕下寒血,除胸中气,下水,止烦渴,散颈下核、痈肿、心腹痛、坚癥,定五藏。
③《药性论》:能治暴结热,主热风头痛,伤寒劳复,散瘤瘿瘰疬。
④《日华子本草》:治头风热毒游风,补虚劳损,心惊烦躁,劣乏骨蒸,传尸邪气,止健忘,消肿毒。
⑤《医学启源》:治心懊憹烦而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血滞小便不利。
⑥《品汇精要》:消咽喉之肿,泻无根之火。
⑦《纲目》: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
⑧《本草正义》:疗胸膈心肺热邪,清膀胱肝肾热结。疗风热之咽痛,泄肝阳之目赤,止自汗盗汗,治吐血衄血。
①《本经》: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明目。
②《别录》:主暴中风,伤寒身热,支满狂邪,忽忽不知人,温疟洒洒,血瘕下寒血,除胸中气,下水,止烦渴,散颈下核、痈肿、心腹痛、坚癥,定五藏。
③《药性论》:能治暴结热,主热风头痛,伤寒劳复,散瘤瘿瘰疬。
④《日华子本草》:治头风热毒游风,补虚劳损,心惊烦躁,劣乏骨蒸,传尸邪气,止健忘,消肿毒。
⑤《医学启源》:治心懊憹烦而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血滞小便不利。
⑥《品汇精要》:消咽喉之肿,泻无根之火。
⑦《纲目》: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
⑧《本草正义》:疗胸膈心肺热邪,清膀胱肝肾热结。疗风热之咽痛,泄肝阳之目赤,止自汗盗汗,治吐血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