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鞭草的功效与作用
【名称】:马鞭草
【英文名】:European Verbena, Herb of European Verbena
【拼音】:Mǎ Biān Cǎo
【别名】:马鞭梢、白马鞭、疟马鞭、府积草、酒药草、龙芽草、铁扫把
【药材类别】:全草类
【性味】:苦;辛;微寒。
①《药性论》:味苦,有毒。
②《蜀本草》:味苦,微寒,无毒。
⑧《日华子本草,:味辛,凉,无毒。
④《本草图经》:味甘苦,微寒,有小毒。
①《药性论》:味苦,有毒。
②《蜀本草》:味苦,微寒,无毒。
⑧《日华子本草,:味辛,凉,无毒。
④《本草图经》:味甘苦,微寒,有小毒。
【归经】:入肝、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脾二经。
②《得配本草》:入手阳明、足厥阴经血分。
③《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脾二经。
②《得配本草》:入手阳明、足厥阴经血分。
③《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入药部分】:马鞭草的全草。
【产地和分布】:生于山坡、路边、溪旁或林边。主要分布于中南、西南及山西、陕西、甘肃、新疆、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
【形态特征】:马鞭草,多年生草本,植株高30-120cm。茎四方形,节及枝上有硬毛。叶对生;叶片卵圆形、倒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2-8cm,宽1-5cm,基生叶的边缘通常有粗锯齿及缺刻;茎生叶多为3深裂,裂片边缘有不整齐锯齿,两面均被硬毛。穗状花序顶生及腋生,细弱,长可达25cm;花小,初密集,结果时疏离;每花具1苞片,有粗毛;花萼管状,膜质,有5棱,具5齿;花冠淡紫色至蓝色,花冠管直或弯,先端5裂,裂片长圆形;雄蕊4,着生于花冠管的中部,花丝短。果长圆形,长约2mm,包于宿萼内,成熟后4瓣裂。花期6-8月,果期7-9月。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通经;利水消肿;截疟。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牙龈肿痛;黄疸;痢疾;血瘀经闭;痛经;症瘕;水肿;小便不利;疟疾;痈疮肿毒;跌打损伤。用于癥瘕积聚,经闭痛经,疟疾,喉痹,痈肿,水肿,热淋。
①《别录》:主下部匿疮。
②《本草拾遗》:主癥癖血瘕,久疟,破血。作煎如糖,酒服。
③《日华子本草》:通月经,治妇人血气肚胀,月候不匀。
④《本草衍义补遗》:治金疮,行血,活血。
⑤《纲目》:捣涂痈肿及蠼螋尿疮,男子阴肿。
⑥《生草药性备要》:活血通经。能去脓毒,洗痔疮毒,退上部火,理跌打。
⑦《分类草药性》:去小便血淋肿痛。
⑧《天宝本草》:利小便,平肝泻火。治赤疮,火眼。
⑨《现代实用中药》:根用于赤白痢疾,慢性疟疾,水肿,膨胀等。并有泻下作用。
①《别录》:主下部匿疮。
②《本草拾遗》:主癥癖血瘕,久疟,破血。作煎如糖,酒服。
③《日华子本草》:通月经,治妇人血气肚胀,月候不匀。
④《本草衍义补遗》:治金疮,行血,活血。
⑤《纲目》:捣涂痈肿及蠼螋尿疮,男子阴肿。
⑥《生草药性备要》:活血通经。能去脓毒,洗痔疮毒,退上部火,理跌打。
⑦《分类草药性》:去小便血淋肿痛。
⑧《天宝本草》:利小便,平肝泻火。治赤疮,火眼。
⑨《现代实用中药》:根用于赤白痢疾,慢性疟疾,水肿,膨胀等。并有泻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