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齿苋的功效与作用
【名称】:马齿苋
【英文名】:HERBA PORTULACAE
【拼音】:Mǎ Chǐ Xiàn
【别名】:马齿草、马苋、马齿菜、马齿龙芽、五方草、长命菜、九头狮子草、灰苋、马踏菜、酱瓣草、安乐菜、酸苋、豆板
【药材类别】:全草类
【性味】:酸,寒。
①陶弘景:小酸。
②《唐本草》:味辛,寒,无毒。
③《本草经疏》:味辛苦,气寒,无毒。
①陶弘景:小酸。
②《唐本草》:味辛,寒,无毒。
③《本草经疏》:味辛苦,气寒,无毒。
【归经】:入大肠,肝、脾经。
①《滇南本草》:入胃。
②《得配本草》:入手太阳、阳明经。
③《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①《滇南本草》:入胃。
②《得配本草》:入手太阳、阳明经。
③《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入药部分】: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的全草。夏秋季采收,略蒸或烫后,晒干。生用。
【产地和分布】:我国南北各地均产。性喜肥沃土壤,耐旱亦耐涝,生活力强,生于菜园、农田、路旁,为田间常见杂草。广布全世界温带和热带地区。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肥厚多汁,无毛,高10-30cm。茎圆柱形,下部平卧,上部斜生或直立,多分枝,向阳面常带淡褐红色。叶互生或近对生;倒卵形、长圆形或匙形,长1-3cm,宽5-15mm,先端圆钝,有时微缺,基部狭窄成短柄,上面绿色,下面暗红色。花常3-5朵簇生于枝端;总苞片4-5枚,三角状卵形;萼片2,对生,卵形,长宽约4cm;花瓣5,淡黄色,倒卵形,基部与萼片同生于子房上;雄蕊8-12,花药黄色;雌蕊1,子房半下位,花柱4-5裂,线形,伸出雄蕊外。蒴果短圆锥形,长约5mm,棕色,盖裂。种子黑色,直径约1mm,表面具细点。花期5-8月,果期7-10月。
【功效】:清热解毒,散血消肿。治热痢脓血,热淋,血淋,带下,痈肿恶疮,丹毒,痕疬。用于湿热所致的腹泻、痢疾,常配黄连、木香。内服或捣汁外敷,治痈肿。亦用于便血、子宫出血,有止血作用。
①《唐本草》:主诸肿瘘疣目,捣揩之;饮汁主反胃,诸淋,金疮血流,破血癖癥癖,小儿尤良;用汁洗紧唇、面疱、马汗、射工毒涂之瘥。
②孟姺:湿癣白秃,以马齿膏和灰涂敷。治疳痢及一切风,敷杖疮。
③《食疗本草》:明门。亦治疳痢。
④《本草拾遗》:止消渴。
⑤《蜀本草》:主尸脚(人脚无冬夏常拆裂)、阴肿。
⑥《开宝本草》:主目盲白霄,利大小便,去寒热,杀诸虫,止渴,破癥结痈疮。又烧为灰,和多年醋滓,先灸丁肿。以封之,即根出.生捣绞汁服,当利下恶物,去白虫。
⑦《日用本草》:凉肝退翳。
⑧《滇南本草》:益气,消暑热,宽中下气,润肠,消积滞,杀虫,疗疮红肿疼痛。
⑨《纲目》:散血消肿,利肠滑胎,解毒通淋,治产后虚汗。
⑩《生草药性备要》:治红痢症,清热毒,洗痔疮疳疔。
①《唐本草》:主诸肿瘘疣目,捣揩之;饮汁主反胃,诸淋,金疮血流,破血癖癥癖,小儿尤良;用汁洗紧唇、面疱、马汗、射工毒涂之瘥。
②孟姺:湿癣白秃,以马齿膏和灰涂敷。治疳痢及一切风,敷杖疮。
③《食疗本草》:明门。亦治疳痢。
④《本草拾遗》:止消渴。
⑤《蜀本草》:主尸脚(人脚无冬夏常拆裂)、阴肿。
⑥《开宝本草》:主目盲白霄,利大小便,去寒热,杀诸虫,止渴,破癥结痈疮。又烧为灰,和多年醋滓,先灸丁肿。以封之,即根出.生捣绞汁服,当利下恶物,去白虫。
⑦《日用本草》:凉肝退翳。
⑧《滇南本草》:益气,消暑热,宽中下气,润肠,消积滞,杀虫,疗疮红肿疼痛。
⑨《纲目》:散血消肿,利肠滑胎,解毒通淋,治产后虚汗。
⑩《生草药性备要》:治红痢症,清热毒,洗痔疮疳疔。